【昭然若揭】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昭然若揭

拼音

zhāo rán ruò jiē

怎么读

【昭然若揭】的意思和解释

【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如同高举着日月般地明白清楚。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显而易见。◎语本《庄子.达生》。
典源
◎1《庄子.达生》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1>以惊愚,修身以明污2>,昭昭乎3>若揭4>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1) 饰知:装作有智慧而弄巧欺人。饰,伪装、假装。知,音ㄓˋ,同「智」,智慧。
(2) 明污:突显他人的污秽。
(3) 昭昭乎:明白显着。
(4) 揭:高举。

◎2《庄子.山木》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典故说明
《庄子.达生》论述通达生命的真义,提出摒除各种外欲,让心神宁寂,进而养神的方法。其中记述有个名叫孙休的人,有一次去拜访他的老师扁庆子,才走进门就慨叹不已地询问:「我安居乡里,不曾被人说过道德修养差;面临危难时,也不曾被批评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却从未有过好收成,为国出力也没有遇上圣明的国君,却被乡里所摒弃,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运?」扁庆子说:「你不曾听说过那些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他们忘却自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纵放心灵于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树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生活,这就是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像这样处处标榜自我的作法,本来是很容易遭受伤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装作很有智慧用以惊吓众人,用修养自己的方式来突显他人的污秽与低下,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高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一般明显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躯,不聋不跛地处于寻常人的行列中,已经是万幸了,哪还有什么闲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见《庄子.山木》。内容则是表述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大公任去慰问他,向他说明:或许是因为他卖弄聪明,去惊骇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显别人的污秽,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来人群之中,显而易见,所以如今才无法免于被排斥的祸患。后来「昭然若揭」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显而易见。
书证
  • 01.《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中》:「先儒之释《易》义,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得其说而进推之,《易》为王者改制之钜典,事与治宪明时相表里,其义昭然若揭矣。」
  • 02.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三》:「文宗语绝无蕴蓄,而阴怀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觉,何至堕其术中?」
  • 03.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今折衷《论语》,参诸从制,子程子之误,昭然若揭矣!」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本指如同高举着日月般的明白清楚。语本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后多指真相完全显露无遗。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三:文宗语绝无蕴蓄,而阴怀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觉,何至堕其术中?清˙吴棠˙杜诗镜铨序: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昭然若揭】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本指如同高举着日月般的明白清楚。语本《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后多指真相完全显露无遗。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三》:「文宗语绝无蕴蓄,而阴怀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觉,何至堕其术中?」清.吴棠〈杜诗镜铨序〉:「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昭然若揭】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本指如同日月高举般的明白清楚。后多指真相完全显露无遗。语本《庄子.达生》。
      【造句】他当众殴打人,恶行昭然若揭,无从狡赖。

【昭然若揭】 图片鉴赏

昭然若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