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释重负】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若釋重負

拼音

ruò shì zhòng fù

怎么读

【若释重负】的意思和解释

【若释重负】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如释重负」。见「如释重负」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如释重负」之典源,提供参考。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经〕冬十月,郓溃。〔传〕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则恶矣,亦讥公也。昭公出奔1>,民如释重负。

(1) 昭公出奔:昭公出走至晋国的乾侯。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如释重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鲁国的国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纪轻轻的就即位了,但却整天嬉戏无度,没有把心思放在国事的治理上,昏庸无能。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鲁公的家族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孙氏的权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时,三桓联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齐国。后来又到了晋国,晋君把他安置在乾侯这个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鲁国几乎七年没有国君。当初昭公在出走时,先居于郓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郓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溃乱。因此《谷梁传》形容昭公离开郓城出奔到晋国,对郓城的人民来说,好像放下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样。后来「如释重负」被用来形容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亦用来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松愉快。
书证
  • 01.《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居之如执朽索,去之若释重负。」
  • 02.《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快。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亦作如释重负。
【若释重负】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快。《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也作「如释重负」。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