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知識管理

拼音

zhī shí guǎn lǐ

怎么读

英语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识管理】的意思和解释

【知识管理】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为在组织内部创造、获得以及移转资讯与知识,以便有效调整企业行为并提昇组织绩效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活动与组织的学习环境很难加以区分;换言之,「知识管理」的目的乃在于塑造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而一个积极的组织学习情境,则可以提昇「知识管理」的效果。(张筱雯,2001)

知识管理之目的

(引自江美欣,2001)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知识创造与知识累积与应用(卓秋季,民87),使知识产生新的生命与价值。从企业的观点来看知识管理,微软总裁Bill Gates则认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组织智慧或企业智商,而企业智商的高低,取决于公司是否广泛分享资讯,以及如何善用彼此的观念成长(Gates,1999)。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在实行知识管理的目的大致包括以下几点(刘文卿、马芳资、张孟元,民88):

  1. 制定企业发展策略,运用网络技术以帮助企业发展及传递知识。
  2. 依照企业之知识管理策略,建立协助组织与组织间相关运作的合作团体。
  3. 透过知识管理机制,协助组织内部知识使用及发展。
知识管理的流程

(引自陈嘉阳,2012)

  1. 知识的取得:取得知识的途径有内生与外取两种。内生事由组织内部自行产生,主要靠自行研发。外取指由组织外面取得,方式包括收购、捐赠、交换、租用、合并等。例如组织间的策略联盟用在机关学校里,像姊妹校即可合作进行知识取得。
  2. 知识的整理储存:知识的整理包括分类与储存两项工作。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经过长时间累积而获得的心得,且未经文字或是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显性知识是经文字或是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比较有结构而且明确,是可以观察得到的。显性知识的储存通常采文件档案与资料库方式为之;隐性知识则透过知识地图与故事题材方式为之。
  3. 知识的转换:转化包括两方面,一是由抽象转为具体,二是内隐与外显互转。要将资料依序提升为资讯、知识与智慧。
  4. 知识的扩散:让组织的成员都能知道与学习到知识,分享知识的益处。扩散的方式包括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传播、展览会展示、课程教学、研讨会与透过媒体的传播等。团体学习或「师徒制」教学是相当有效的扩散方式之一。
  5. 知识的运用与创新:知识必须经过应用,才能考验其有效性与真实性。因此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应不断检验并检讨改进,以修正原有的知识,或创造出新知识。
知识管理的实施
  1. 遴用与培训知识管理之人才
  2. 建立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与制度
  3. 营造出知识管理的环境与文化
  4. 组织领导者要积极倡导与支持
  5. 善用各种科技资源
对教育行政的启示
  1. 透过行政的力量形塑知识导向的组织文化
  2. 建构完整的知识分享途径
  3. 全面尊重专业人才暨专业知识工作伦理
中英文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知识管理

英文关键字:Knowledge Management

参考资料

张筱雯(2001)。知识管理与员工满意度之个案研究--以中央健保局南区分局为例--。成功大学企业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江美欣(2001)。影响知识管理策略及其效益之因素研究。成功大学国际企业研究所硕硕士论文。

陈嘉阳(2012)。教育概论(上册),页518-521。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知识管理】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组织有效结合科技、人力及资讯,藉由知识的选取、储存、整理、分享、应用及创新,促进组织成员共享与创造新知,以增加组织资产和提升组织智慧之历程。进言之,知识管理是将「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强调「无形资产」的管理,以「智慧资产」为对象,是一种「知识循环」与「整合的知识系统」,透过「资讯管理」和「组织学习」来改进组织知识之运用。知识管理的流程,包括:知识的收集、辨识、归类、理解、分享(传播)、转化、更新和运用(含创造)等;亦即,先将隐性知识化成显性知识,并以文字、声音或录影的形式加以保存,这些保存的显性知识逐渐汇集成一个知识库,而知识库需不断更新,以利进行有效率的知识分享与衍生新知。   知识管理的内涵有二种论点:(1)视知识管理为资讯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as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持此一观点的论者在认识论上属实证论者,重视电脑与资讯科学等学科,要求实务工作者的焦点在于技术和能力,在研究成长方面属技术导向,成长快速,知识创造的重点则在人工智慧、资讯系统的建构与资讯处理。(2)视知识管理为人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as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持此一观点的论者在认识论上属建构论者,重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与企管等科学,对实务工作者的要求则在于人员和环境,在研究成长方面则绝大多数植基于人类学,成长缓慢,知识创造的重点则在改进个人与团体的能力与潜能。   知识管理理念的源起有四大阶段:(1)萌芽期(约1945~1960年):预告知识未来将成为经济竞争优势的要件。(2)成长期(约1962~1970年):将知识分为内隐和外显知识,也重视专门知能的生产与分配关系。(3)茁壮期(约1970~1990年):随着电脑科技的发达,知识管理者逐渐重视知识的更新,也重视知识的产生、分配和利用对经济成长的关系,知识经济遂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4)兴盛期:自1990年以降,世界各国更重视知识经济,尤其1990年OECD出版《知识本位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书后,随之带入智慧财产对组织财富的重要性,使知识经济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件。199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成为全球学术与商业应用的新兴主流议题。   21世纪数位时代来临,资讯科技开启「知识革命」,更激起「知识管理」的快速发展与促动组织的革新,不论是企业界、政府机构或学校也开始积极推动「知识管理」,以强化组织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要注意的是,学校推动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主体,并善用资讯科技产物,使组织成员系统与资讯系统能有效的整合,以塑造出知识共享的文化,才能让学校成员成为知识工作者,具有知识生产力,以利学校发展为学习型组织并有效提升组织的智慧,开创学校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王如哲(2000)。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
    吴清山、林天佑(2010)。教育小辞书。
    温明丽(2008)。教育101—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
  • 王如哲(2000)。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
    吴清山、林天佑(2010)。教育小辞书。
    温明丽(2008)。教育101—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

--作者:汤志民

  •   21世纪后,浮现新的组织和管理思潮,知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资本,影响组织的经营绩效。知识管理收集整理散布在企业内部的各种专业知识,如资料库、纸本资料、员工个人经验等,并将之应用创造最大利润。换言之,藉由知识管理,希望能把对的知识,在对的时间,提供给对的人,以支援人们做出最佳决策。对组织而言,知道组织内部的知识分布,在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减少搜寻资讯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分享彼此的实务经验以复制成功,减少训练成本,并维持竞争优势。知识管理希望能将个人及团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将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加以保存。Nonaka & Takeuchi将知识分为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与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内隐知识强调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外显知识则是可取得、能透过文字清楚表达的知识,例如书籍。外显知识的管理相对而言较容易,而知识管理强调无形资产的管理,将资讯与传播科技应用于企业组织,系统化辨识组织内部知识,然后进一步的分享、转移、利用。透过资讯管理与组织学习来改进组织知识的使用,希望可以促成组织人员有效运用知识,支援个人工作、流程、决策绩效,以提升组织竞争优势。知识地图、知识库、知识社群为知识管理的工具,协助建立更臻完善的知识管理资料库。知识地图主要揭示组织中的知识来源,在使用者需要专业知识时,能迅速找到知识的所在位置;知识库则为储存组织显性知识的系统,将知识内容经过系统性分析整理,有利于组织知识的共享与交流;知识社群则是由组织内员工所组成的分享团体,根据其分享模式可分为实体知识社群与虚拟知识社群,实体知识社群藉由举办演讲、读书会等,让成员得以面对面沟通交流,虚拟知识社群则是透过网络平台讨论互动。知识管理流程包含收集(acquisition)、编纂(codification)、分享(share)、使用(use)、创新(innovation)。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 IT基础建设、专家系统、资料探勘、资料仓储、搜寻引擎、文件管理系统、企业入口网站等。另外,为了使知识管理资料库得到有效利用,亦须重视培训员工的资讯素养,才不会无法有效应用丰富的资料库。同时也需建立组织的知识分享文化,建立制度或提供诱因,激励员工自愿分享学习得到的知识,让知识可以流通,以激荡新知识的产生。
    林东清(2009)。知识管理。 智胜文化。Nonaka, I.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5(1), 14-37.Alavi, M., & Leidner, D.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

  • 林东清(2009)。知识管理。 智胜文化。Nonaka, I.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5(1), 14-37.Alavi, M., & Leidner, D.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

--作者:唐牧群

【知识管理】 图片鉴赏

知识管理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