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邻為壑】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以鄰為壑

拼音

yǐ lín wéi huò

怎么读

近义词

嫁祸他人

【以邻為壑】的意思和解释

【以邻為壑】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将邻国当作渲泄洪水的沟壑。语本《孟子.告子下》。后用「以邻为壑」比喻将困难和灾祸推到别人身上。△「嫁祸于人」
典源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1>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2>。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1) 禹:夏代开国的君主。颛顼之孙,姓姒氏,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亦称为「夏后氏」。
(2) 壑:音ㄏㄨㄛˋ,沟谷。
典故说明
「以邻为壑」原作「邻国为壑」。战国时魏人白圭,善于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为魏惠王所用。他曾经得意地说,他治水比上古时代的禹还厉害。孟子回答说:「你错了!禹治水是让水顺着水道行走,把广阔的四海作为水汇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筑堤防,将本国的洪水导入邻国,把它当成泄洪的水泊。这是有仁德的人所厌恶的。」后来「以邻为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将困难和灾祸推到别人身上。出现「以邻为壑」的书证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洪公行状〉:「公智虑深达,如宿将持重而规画绵络,不以邻为壑也。」
书证
  • 01.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洪公行状〉:「公智虑深达,如宿将持重而规画绵络,不以邻为壑也。」
  • 02.《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而唐、滹沱、白沟三河上源堤岸率皆低薄,遇雨辄溃。官吏东西决放,以邻为壑。宜求故迹,随宜濬之。」
  • 03.清.魏源〈湖广水利论〉:「数垸之流离,与沿江四省之流离,孰重孰轻?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
  • 04.清.黄遵宪〈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诗:「人尽流离呼伯叔,时方灾难又干戈。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战国时白圭筑堤治水,将本国汜滥的洪水排入邻国,把其当成泄洪的水泊。典出孟子˙告子下。比喻损人利己。清˙黄遵宪˙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诗: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或作邻国为壑。
【以邻為壑】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战国时白圭筑堤治水,将本国泛滥的洪水排入邻国,把其当成泄洪的水泊。典出《孟子.告子下》。比喻损人利己。清.黄遵宪〈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诗:「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也作「邻国为壑」。
【以邻為壑】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注释

将邻国当作渲泄洪水的沟壑。后用「以邻为壑」比喻将困难和灾祸推到别人身上。

出处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清·黄遵宪·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诗:「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用法

有些人往往只顾自己的方便、享福,不管别人受害或种种不便,常把自己的祸患转移给别人,都可以说是「以邻为壑」。

造句

政府决定盖公用垃圾焚化炉,让附近乡里共同使用,可以避免引起以邻为壑的抗争。

典故

「以邻为壑」原作「邻国为壑」。战国时魏人白圭,善于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为魏惠王所用。他曾经得意地说,他治水比上古时代的禹还厉害。孟子回答说:「你错了!禹治水是让水顺着水道行走,把广阔的四海作为水汇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筑堤防,将本国的洪水导入邻国,把它当成泄洪的水泊。这是有仁德的人所厌恶的。」后来「以邻为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将困难和灾祸推到别人身上。出现「以邻为壑」的书证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洪公行状〉:「公智虑深达,如宿将持重而规画绵络,不以邻为壑也。」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