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制度】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代幣制度

拼音

dài bì zhì dù

怎么读

【代币制度】的意思和解释

【代币制度】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代币制度

  代币制度采操作制约原理,以个体自发性的活动配合代币做外在增强的控制,促使个体在进步过程中以正当行为取代不正当行为。代币制起源于对精神病患者的制约,代币法系以具有交换价值的象徵物代替金钱或其他许可证明(如机构几张交换券可凭之领取食物),做为患者自发性适当行为(如按时起床收拾床舖)出现时的正强化物,藉由后效强化原理,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惯的目的。显然,行为矫正之用于心理治疗,其根据的乃是操作制约作用的学习原理,在外因控制下让个体重新学到适当行为。(陈嘉阳,2012)

代币制度中的供需法则

  在代币制度中的供需法则,「供给」指的是伴随代币而来的社会性价值、实质奖赏与增强物,而「需求」则为学生对该项奖赏、增强物的需求慾望。运用代币制度时应针对供需法则的注意事项如下:

  1. 教师在进行代币制度时,可以事先透过增强物种类的问卷调查,敏于察觉学生对增强物的需求,藉以提供适时适量的奖赏供给。
  2. 倘若学生手头的代币数量有过多的情形,应该藉由竞标奖赏增强物,逐步紧缩回收代币,并且减少代币的发放,以维持代币本身的价值。
  3. 拍卖竞标奖赏品的数量(供给)也必须斟酌学生的需求意愿、代币数量,作质与量的控管,必须使增强物能达到最大的边际效益,才能维持代币制度的正常运作。
  4. 能够作为拍卖的竞标物包括实质的奖品、特别的权利如担任一日班长、学生纠察队员、选择社团活动组别的优先权、自由挑选扫除工作??等学生自由选择之时机,以喊价、竞标方式,付出高额代币者优先选择。此即可做为教导学生经济学市场供需法的机会教育:当大家对某样标的的需求大于供给时,便造成物价的上涨,反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便使物价便宜,甚至乏人问津。
  5. 学生对代币的收集,收集的行为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增强物,而且以代币换取特别的权利对学生的吸引力更甚于实质的奖品。所以善用特别的权利,可以提高供给的数量与种类,使维持代币的供需平衡。(刘春荣,1984)
代币制度的运用

  综合盖哲尔与谢伦的班级社会体系模式理论,在班级社会体系中运用代币制度应注意如下(引自詹杰森,2007):

  1. 新接一个班级,必须先仔细研究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与既有的学生次级文化,了解其价值观,提供在规划代币制度时理性的参考资讯。
  2. 代币制度运用过程中,要能关照、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每一个体具有独特人格的需要,给予高度的尊重与鼓励,学生始能产生认同感。
  3. 在班级经营中营造和谐气氛,针对班级目标不断给予学生增强,培养班级团体动力,营造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班级气氛。
  4. 过理性的代币制度规划,结合学生人格的需要,采取「动态权衡」的方式,灵活依照实际情境需求修改代币制度的规定,使学生能凝聚对代币制度的认同与归属感、荣誉感,从而达成代币制度应有之功能。
中英文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代币制度

英文关键字:token economics

参考资料

陈嘉阳(2012)。教育概论(上册),页359。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詹杰森(2007) 。小学高年级教师代币制度运用策略与理念之探讨研究。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刘春荣(1984)。代币制度对小学儿童适应行为、班级气氛及学业成绩之成效研究。台湾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

相关教学资源请参考教育部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1]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