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鼓阵】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車鼓陣

拼音

chē gǔ zhèn

怎么读

英语

Ch?ê ku jenn

【车鼓阵】的意思和解释

【车鼓阵】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一种由国内花鼓结合台湾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鼓的车在闽南语里有翻、舞的意思。表演不限场地大小,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基本表演组合,有时另加副旦,或数组轮番演出。戏目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如:「这次的国庆晚会安排了车鼓阵等民俗技艺表演。」也作「车鼓弄」。
【车鼓阵】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一种由国内花鼓结合台湾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鼓的车在闽南语里有翻、舞的意思。表演不限场地大小,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基本表演组合,有时另加副旦,或数组轮番演出。戏目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
      【造句】这次的国庆晚会安排了车鼓阵等民俗技艺表演。 △车鼓弄
【车鼓阵】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艺阵名。我国台湾地区民间舞蹈;又称为「车鼓弄」、「弄车鼓」。「车」字又作「织花」(闽南语)解,有舞弄之意。是一种热闹诙谐的民间歌舞小戏,于迎神赛会与庆典中演出。车鼓在清康熙到道光年间(1662?1850)已盛行于台湾。车鼓的演出活泼生动且滑稽逗趣;舞蹈动律特点为「上身摆动轻快,下身重心移动,着重于左、右臀肌间交替使用(推跨)」;随着肢体重心前进后退不断交替进行。演员有丑、旦之别,角色间的特性并不相同,丑角滑稽逗趣,旦角细腻柔美。演出时旦角右手执摺扇左手执丝巾,丑角则执「四宝」,又称「四块仔」(见附图),两位角色相互一唱一搭(相褒)、一歌一舞舞时丑角重心略低,两肩放松,上身自由摆动,行进时脚步较大,屈膝内扣呈「八字马」状(双膝内扣微蹲),旦角以辗步为主,着重于上身手部与眼神的变化,妖娇美丽却不失细腻。该阵之队形空间变化为「开四门」、「对插」、「踏四角」、「绕圆圈」、「双出水」、「双入水」。音乐以「鸡婆谱」及南管曲调、俗歌为主。
  • 赵郁玲着,《台湾车鼓之舞蹈研究》1995、林茂贤着《五更鼓角声悲壮》,(民俗曲艺三七期二一八页)。

--作者:赵郁玲
  •   车鼓阵俗称 「弄车鼓」或 「车鼓弄」,是流行于台湾南部沿海地带的一种以「舞」与「弄」相间为表演形态的民间游艺活动,每逢迎神赛会,常舞弄于庙前娱乐宾主。
      相传此种活动是因为清末民间庆幸久旱甘霖,民众敲竹击弦,载歌载舞演变而来。吕诉上在〔台湾电影影剧史〕中认为台湾车鼓阵可能源自明末的「三枝鼓」或明清的「三棒鼓」。
      车鼓阵的演出,前场表演歌舞,后场音乐伴奏,前场演出者,大多为男女三队,共计六人。角色有丑、旦之分。演丑角色者,滑稽装扮,手拿竹制之「四块」,动作夸张;演旦角色者,穿着华丽,左手拿丝巾,右手拿摺扇。演出时,丑、旦成对,相互调情,动作谐趣,忽而前后,忽而左右,配合音乐舞弄。
      后场以南管乐器,包括:二弦、三弦、大广弦、壳仔弦、月琴、横笛等。所奏音乐 ,皆最典型的是 〔共君断约〕、〔万年香〕、〔陈三五娘〕、〔元宵十四五〕、〔病子歌〕、〔五更鼓〕、〔桃花过渡〕等。
      车鼓阵其后演变出 「挽茶车鼓阵」,除一般车鼓阵之动作外,每于歌舞之后,做「甩篮」的搭配演出,按一般礼俗,观众接到演出者甩出之篮子时,必须在篮子内,回敬一点红包或小礼物,以资捧场之意。

--作者:林正常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