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炯明】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鄭炯明

拼音

zhèng jiǒng míng

怎么读

【郑炯明】的意思和解释

【郑炯明】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郑炯明,一九四八年八月生于台湾省高雄市,他出生自医生世家,生活富裕,求学就业的过程都极为顺利。高雄中学念高一时,即与同学合办「艺漪」油印刊物,这是他探索文学的启蒙时期,他的自作<写作年表>中叙述此时办刊物的心情是:「兴趣盎然,导致日后酷爱文学。」他在高二时,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诗作。在台中私立中山医学院就读时,更与「笠诗社」结下不解之缘。就读医学院的这段期间,曾有一段时期每逢周末都受教于「笠诗社」的前辈-桓夫先生,因而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奠定他往后的诗风走向批判与写实,使他对文学的使命感日益强烈,因此,此段文坛机缘,对他而言是很重要的。所以,诗人李魁贤说:「郑炯明在诗生活起步不久,便接触到<笠>,特别是在富有现实批判精神的诗人桓夫薰陶下,追求诗的真实生,是他机遇上的幸运。」一九六八年,郑先生受桓夫先生的鼓励,他二十岁的诗作-「二十诗钞」陆续在「笠诗刊」中发表,他此时写作很勤,且颇受瞩目,在大学毕业之前,已完成重要作品<衬衫>、<石灰窑>、<误会>、<火山>、<绝食>等诗作。 郑先生退伍后即投入忙碌的医生生涯,但他却未曾中断诗人的身分。医师的科学训练,有助于郑先生的敏锐思考及观察,而他面对病人的病痛,使他具有悲悯的胸怀,并以此强烈的救世之心转注为对政治现实的关注。 一九八二年,郑先生开始从事文学杂志的出版事业,他在「文学界」的创刊号中说:「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已经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大家希望能以一本文学刊物为中心,来带动文学蓬勃的发展。」他关切台湾文学的前景,所以,自愿出钱出力,虽然一期要赔数万元,但他仍毫无保留地继续出刊,直到一九八九年才停刊。这期间共出刊了二十八期,且录取的作品多半是台湾文学界中,具有乡土写实风格的重要作家的作品,所以,此份杂志成研究台湾文学的重要文献。 一九九一年,郑炯明先生又发行了「文学台湾」,他在发刊感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一文中:「所有的台湾作家,要认清眼前的事实,共同努力来创造属于台湾人民的文学。」他试图再以此份杂志当作人们心灵的补剂,藉此来挽救颓废的文风,表达出他对现实的关怀,希望藉此来净化人的心灵,提昇社会倾圮的善良风气。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