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舒國治

拼音

shū guó zhì

怎么读

【舒国治】的意思和解释

【舒国治】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生平

骆彦伶编辑

舒国治1952年生于台北,原习电影,后心思移注文学,然成稿不多。 作品以散文.短篇小说.旅行记为主,短篇小说曾获时报文学奖。1983至1990年浪迹美国,九十年代又续写作。笔名:舍或之、步于尘、屠松郊、裘敬野、祝融之……。舒国治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却让人不怎么找得到他的书来读。二十多年来,不少的读者一迳保存着「人间副刊」中他的剪报。

着作

《生活笔记一九七七》中的〈人名索引〉,张照堂编,言心版。

《读金庸偶得》远景1982年版。远流1987年及1998年版。

《台湾重游》,1997年自费出版。远流经销。

《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2000.12,远流2000年版。

文学观点

舒国治说:「写作像是生活的逃避,没有在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做什么事,可能,却有些好处是这样来的,如塞翁失马,在转角处却得到别的收获」。舒国治形容自己的写作生涯,是在「莫名奇妙的时刻」开启写作历程,并没有刻意立志去强求要当作家,也不追随常人所走的道路。

关于创作,舒国治则视为是「在咀嚼世界上的精华」,「只要眼光够准,有胆识跟放松全身,气顺,脚心也会跟着暖暖的,在这种心情状态,不太会被外在世界打扰」。

评价

杨牧在评审时报文学奖时说〈村人遇难记〉:「运用白话和文言技巧的能力不同凡响;两种语法交融迭荡,声东击西,铸成一种看似淡漠松弛,实则充满艺术张力的文字风格。」

詹宏志在超过万字的评〈村人遇难记〉文中说:「最好的作品使理论家无言以对。因为他是原创的,独一的,过去的理论与经验,在它面前显得困窘,批评家找不到类似的例子,也无法为它在评价中寻找一个适当的位置。」

有人视舒国治为出土的作家;若不是1997、1998他各得一次华航及长荣的旅行文学奖首奖,新上路的读者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又倘若不是他去年在「人间」副刊写了一年「三少四壮集」,这些新起读者对他的印象无法持续加温烙深。有人视他为嬉皮式的作家,因他颇写过一些浪迹美国的文章如〈流浪汉〉、〈午夜特快〉、〈过河〉及〈遥远的公路〉。也写过七十年代台北颓废年少焕散生活下的游荡种种,如〈台北游艺〉。

又有人视他为某一类的老式中语文人,因《读金庸偶得》及两万字长文〈江山依然如画否──在旅行史料中的无限梦〉几乎是用文言写就。〈北方山水〉、〈十全老人〉、〈奇人奇书──高阳〉等小文亦是。又有人视他为「生活趣味的杂项作家」。乃他写过〈走马旧书摊──牯岭街〉、〈割绝不掉的恶习──逛旧书店〉等「逛」文;写过〈烧饼〉、〈水饺〉、〈托友人代为向导台北小吃〉、〈美国乱吃〉、〈咖啡馆〉等「吃」文;写过〈一个七十年代青年回看摇滚乐〉、〈美国民歌之旅〉、〈再谈美国民歌〉、〈公路上的音乐〉、〈三角洲/蓝调/交叉路口〉等「聆」文;写过〈在旅馆〉、〈早上五点〉、〈在台北应住在哪里〉、〈丧家之犬〉、〈哪里你最喜欢〉、〈赖床〉、〈在途中〉、〈旅途中的女人〉、〈理想的下午〉等「居停」文「上路」文。

有人以为他是专写「老台北」的作家,因为〈水城台北〉、〈人在台北〉等单篇长文,及〈北郊游踪〉、〈永远的碧潭〉、〈无中生有之镇──永和〉。然近年来他最被人们援用的职衔,居然是「旅行文学的作家」。殊不知早在他在1983年大规模旅行前,早已是创作圈内人瞩目的纯粹文学的耕耘者了。然而后来舒国治去写乡土(如《台湾重游》)、去写公路(〈遥远的公路〉、〈美国汔车〉),去写台北、去写吃、去写武侠小说的风俗(〈武侠小说及其世代〉),去写旅途、去写音乐……其实皆是以他深蕴文学的笔力来缜密从事的。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