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王禎和

拼音

wáng zhēn hé

怎么读

【王祯和】的意思和解释

【王祯和】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王祯和 (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台湾省花莲人,知名作家。

王氏以人物刻划及语言精准、创新的写作特点于文坛上发光发热,其主要作品有:《玫瑰玫瑰我爱你》、《人生歌王》、《美人图》、《嫁妆一牛车》。


目录
生平

1940年王祯和出生在我国台湾省东部的花莲,18岁以前都在家乡渡过。高中毕业后,他考上台大外文系。大二那年写下处女作『鬼。北风。人』,发表在「现代文学」杂志上,这是他文学生涯的起点,也是王祯和真正的「出世」之作。


1961年,名作家张爱玲到台湾访问的时候,和当时的年轻作家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等人见面。当时,张爱玲特别注意王祯和的作品,还主动提出要到他的故乡花莲小住,王祯和原本就欣赏张爱玲,此后更专心于小说创作。他的第二篇小说『永远不再』的灵感就来自张爱玲评论高更的一段话。


大学毕业后,王祯和先回到故乡花莲当英文老师,两年后转到航空公司工作,到了1969年,他开始进入电视这个领域,后来到台湾电视公司正式任职,在当时,在电视公司工作算是相当时髦的行业。由于出身于外文系,又在流行尖端的电视公司任职,王祯和的创作态度开放、喜欢实验,他大量采用西方现代小说、戏剧、电影的技巧。因此,他的小说内涵虽然深植于花莲的风土人物,表现方式却是非常现代的。


从1961年到1990年的创作生涯中,总共写了长短二十篇小说,约近七十万字,其余戏剧、着译书目、影评与杂文等甚多,约莫二百万字,他自己本人曾遗憾地说:「如果这两百万字是小说,那该多好!」。


1967年所发表的〈嫁妆一牛车〉成为台湾乡土文学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嫁妆一牛车〉与〈玫瑰玫瑰我爱你〉此两篇小说后来曾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但都不算很成功。


1972年,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作家工作室。


1979年,王祯和不幸罹患鼻咽癌,开始与病魔长期奋战,1990年,久病缠身的王祯和因为心脏衰竭,在五十一岁盛年过世。


观点

以小说作为生活记录的历史镜子。他曾这么说过:「我若发现有趣的人或事,我就很愿意写出来,与读者分享,把笑传开。还有就是有什么事情看不顺眼,就不平则写了。」


作家应该写他最熟悉的东西,这样,作品才有生命与感情,读者也才有亲切感,会产生共鸣。


写作风格

采用西方现代小说、戏剧、电影的技巧,并揉合各种主义、前卫的技术与台湾乡土材料。可以说是既乡土,又现代。是乡土文学论战以来,认为「乡土」、「现代」对立的反证。


王祯和可以说是现代主义摇篮中摇出来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虽然绝大多数以乡土人物为题材,但却大量使用现代主义(如意识流、内在独白、语言的扭曲等等),甚至于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例如《玫瑰玫瑰我爱你》中的后设)。他善用嘲弄式的语言,描绘小人物进退两难的困境,用冷酷的笔调让人物作丑态百出的表演。但王祯和也能写真正的悲剧,也能令人感动落泪,例如〈素兰要出嫁〉。


尉天骢认为,王祯和的小说依题材可以分为「以花莲为中心,描写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以及「讽刺一些迎合社会的中产阶级」 两大类;前者数量较多,但多为短篇,后者则以长篇的《美人图》、《玫瑰玫瑰我爱你》为代表。


依性质而言,则王祯和的小说还可以分为喜剧和悲剧两大类。这里所谓的悲或喜剧,不是针对结局是否圆满而言。悲剧强调人物的受难和反抗;喜剧则将小人物的道德缺陷加以夸大,以突梯滑稽的方式来嘲讽世情,令人在啼笑中察觉到生命的荒谬感。


着作

《嫁粧一牛车》。 金字塔,1969年。(金字塔文库4)

《寂寞红》。 晨钟,1970年。(向日葵文丛23)

《三春记》。 晨钟,1975年。(晨钟文丛23)

《嫁粧一牛车》。 远景,1975年。(远景丛刊13)

《香格里拉:王祯和自选集》。 洪范,1980年。(文学丛书61)

《美人图》。 洪范,1982年。(文学丛书78)

《玫瑰玫瑰我爱你》。 远景,1984年。(远景丛刊240)

《王祯和小说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

《美人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中国)

《人生歌王》。 联合文学,1987年。(联合文丛001)

《快乐的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年。(中国)

《玫瑰玫瑰我爱你》。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嫁粧一牛车》。 洪范,1993年。(文学丛书250)

《玫瑰玫瑰我爱你》。 洪范,1994年。(文学丛书251)

《三春记》。 洪范,1996年。(袖珍)

《两地相思》。 联合文学,联经总经销,1998年。

《来春姨悲秋》。北京市:新华书店,昆仑出版社,2001年。(中国)


评价

* 王祯和的小说与他成长的花莲有密切关系。作品的内容有两大特色:一是「掌握了台湾的乡村背景与人物」,一是为台湾转型期「留下历史见证」。 〈李乔〉


* 在表现上,王祯和「善用喜剧手法表现悲剧人物,对于小说的『语言』及『对白』尤其花下大量工夫」。 〈应凤凰〉


* 王祯和的叙事语言,却不尽是台湾口语,内中夹杂了不少独创的句法;有些是文言,有些是乡俗俚语,甚至间或也有一两句西化语法。这些不同的句法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王祯和所独有的文体(style)。 〈李欧梵〉


* 他的语言是独特的,混合了台语、国语、英语,特别是台湾化的日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形式;而且有时也夹进文言,可以说很多地方是神来之笔。 〈姚一苇〉


* 王祯和在处理他的语言上是下了极大功夫,绝不是随意写出来的。 〈姚一苇〉


参考资料

百科 />

责任编辑

吴乔丽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