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瑛宗】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龍瑛宗

拼音

lóng yīng zōng

怎么读

【龙瑛宗】的意思和解释

【龙瑛宗】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龙瑛宗,本名刘荣宗(1911年8月25日-1999年9月26日),客家人、台湾闻名作家,被喻为战争时期最优秀小说家。

目录
生平

  1930年自台湾商工学校毕业,旋即进入台湾银行界服务。1936年,与李耐女士结婚。1937年,以日文创作的处女作〈植有木瓜树的小镇〉获得日本《改造》杂志第九届悬赏小说佳作推荐奖,一举登上文坛。

  此后,龙瑛宗陆续有作品于日本、台湾二地发表,内容包括小说、新诗、随笔、文艺时评。1939年,加入西川满发起的「台湾文艺家协会」,出任文化部委员。次年一月《文艺台湾》创刊担任其编辑委员。

  1942年,辞去台湾银行一职,转任《台湾日日新报》编辑,专职从事文字工作。同年,日本于东京召开「第一回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与张文环、西川满、滨田隼雄四人获选为台湾地区代表与会,为战争时期最活跃的作家之一。

  1943年,小说集《莲雾的庭院》受台湾总督府阻挠,无法出版;同年又另以文学评论集《孤独的蠹鱼》出版发行。

  1947年,龙瑛宗在《中华日报》任职日文版主任。不过由于当时政府逐渐紧缩日文使用空间,10月中华日报日文版即告停刊。无法适应中文书写的龙瑛宗只得重回金融界,担任合作金库的行员。此间创作数量锐减,但仍有数篇日语小说发表,再委由锺肇政译作中文。1974年退休。

  1980年,龙瑛宗克服语言障碍,终于以中文写出首篇小说《杜甫在长安》,再度引起文坛注意及肯定。此后大量创作以中文书写的小说、杂文与评论,其作品多达百余篇。

  1999年,因肺癌病逝于台北市仁爱医院。

文学创作

  龙瑛宗成长于殖民地的压迫环境,养成其木讷寡言、善感而内敛的性格,他的生命情调与文学特直接趋于阴柔纤细。

  龙瑛宗的作品与同时期作家最大不同处,是他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写实主义,表现传统习俗与现代意识的剧烈矛盾;此外,他对人物个性及心理刻划非常细微,虽然没有明显表达对日本政府的不满,但他侧重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以及女性不性的遭遇,实际上是变相的批判和抵抗。

  陈芳明曾说:『在国族立场上表态的,比较激烈者有周金波和陈火泉;比较含蓄一点的是王昶雄。第二个问题表现比较强烈(抗议)的是张文环,比较含蓄者为吕赫若和龙瑛宗。』

着作
出版书籍

1985年 《午前的悬崖》, 兰亭书店。

1987年 《杜甫在长安》, 联经。

1990年 张恒豪编,《龙瑛宗集》,前卫。

1993年 《夜流》,地球。

2001年 《涛声》,桂冠图书

期刊、报纸、散篇

见外部连结:[台湾文学-典藏作家:龙瑛宗 评论、其他

  〈植有木瓜树的小镇〉一向都被评论家当作观察龙瑛宗作品风格的指标作品,同时也有论者认为龙瑛宗这篇作品,透露了殖民统治时代的台湾文学,因为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产生重大本质转变的一个分界点。

  叶石涛说,到了龙瑛宗,台湾小说里才出现现代人心理的挫折,哲学的冥想以及浓厚的人道主义。它意谓着,龙瑛宗改变了先前以社会运动为宗旨,具有抵抗意识,展现强烈现实批判精神的文学传统。

  彭瑞金也说,以〈植有木瓜树的小镇〉为例,可以被解读为:『描绘黑暗的殖民地社会里,受到扭曲、压抑的殖民地台湾青年、内心的苦闷、彷徨与幽怨,呈现另一种形式的写实,也是另一种样式的批判和抵抗。』、『在举世都主张抗议才是文学的时代,龙瑛宗以别出的心裁、独到的眼光,不管外界的喧嚣,直接选择走入人们迂回曲折的内心。西方的文艺思潮和表达技巧,不知何时也悄悄走入他的内心,所以他纤细、敏锐的人性触角,一定是和他所选择的文学观点有关。是唯一不放任现实主义洪流淹没自己的作家。』

参考资料

吴密察:《台湾史小事典》,远流出版。

龙瑛宗作,张恒豪编:《台湾作家全集·短篇小说卷,日据时代;9(龙瑛宗集)》,前卫出版社》

许俊雅:《日据时代台湾小说选读》,万卷楼图书公司,1998。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