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课程】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空無課程

拼音

kōng wú kè chéng

怎么读

英语

Null Curriculum

【空无课程】的意思和解释

【空无课程】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空无课程 (null curriculum)是学校不存在的课程,学校没有教的东西。Eisner认为学校没有教的东西与有教的东西一样的重要,学校所没有教导的东西并非是由中立价值选择不教导,常是存在某些偏见而不教导某些东西。Eisner从两个方面探讨学校的「空无课程」,一是学校所重视、或是忽略的智力过程,像是学校多重视的是某些概念的思考,忽略了其他由感官、知觉的认知;侧重左脑的认知,较常忽略右脑的认知过程。二是学校课程出现或未出现的内容或科目领域,像是多重视传统科目的教导,而非是经济学、法律、地方艺术等等的科目。Eisner认为这些都是学校因着社会文化某种价值观念所重视或是忽略的空无课程。

【空无课程】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空无课程又称为悬缺课程,系一九七九年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艾斯纳(E.W. Eisner)在其着作〔教育想像: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评监〕(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首度提出的,意指学校该教而未教的学习经验,包括观点、概念及技能等。
      从课程的结构来看,空无课程与实有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实有课程又分为外显课程(explicit curriculum)与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外显课程又分为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与非正式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正式课程中自习课及课间休息时间,称为空白课程(blank curriculum)或留白课程,如同国画山水中的留白,常是最美的部分,作者营造的意境,赋予观众自由想像的创意空间。空白课程虽与空无课程不同,但皆具有教育意义。课程的结构可图示如下:(修改自黄政杰,民80,〔课程设计〕)
      
      艾斯纳从两个层面来探讨空无课程的重要性:一为心智过程,二为内容领域。黄光雄(民76)于〔悬缺课程的概念〕一文中,将之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校教育思略的心智能力,二是学校课程遗漏的科目或教材,三是学校教育疏忽的情意陶冶。
      艾斯纳认为「认知」应泛指一切心智有关的过程。当前学校教育较重逻辑分析及演绎推理的过程,即以文字或数字为中介,依逻辑程序从事思考,例如数学运算、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探究。相对的忽略了隐喻及想像的思考方式,诸如「人比黄花瘦」与「断肠人在天涯」等句,虽不符逻辑分析,但很有想像力及创意。其实许多重要的思考模式并不以语文、逻辑为中介,系透过视、听、嗅、味、触、动等各种感觉官能。但是学校课程不仅缺乏语文及数字以外的心智过程,更常以语文及数字有关的评量,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并于内容领域的悬缺,则大可大到整个科目的忽略,小可小到部分资料的遗漏。
      空无课程的应用,宜注意下述三点:
      1.空无课程的意义在于不仅要从「有」的角度来探讨课程的实有部分,也要由「无」的角度探讨课程的悬缺部分,更要注意不是一切缺乏的均具重要,课程设计时尤须注意其重要性的先后。
      2.空无课程以「空无」为研究对象,涉及「领域」与「范围」,且是一种相对性的动态概念,其与实有课程结合成课程整体,并因时空及对象而异,在不同时空的国家、学校、学生间都会有差异。
      3.空无课程的成因有三:一为故意设计的,二为无意疏忽的,三为社会变迁造成的。将空无课程补偏救弊为实有课程时,后二项较容易,前者因是故意设计的,涉及利益、意识型态、偏见、刻板印象及歧视等,故改革较困难。
      空无课程从「悬缺」的角度探讨课程,具有「警示」的作用,可以提醒我们莫受不当意识型态的宰制,或无意疏忽而不知自省,应该把握社会变迁的脉动,促使教育的均衡和健全发展。

--作者:林瑞荣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