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民方法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俗民方法論

拼音

sú mín fāng fǎ lùn

怎么读

英语

Ethnomethodology ethnomethodology

【俗民方法论】的意思和解释

【俗民方法论】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概要

由高芬柯(Garfinkel)所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特殊的研究方法,又称为民族方法论,此一研究方法乃是试图揭示我们身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自身是透过何种方法或社会能力来建构我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感觉。(注1)

主要理念

一、 日常生活有规则
高芬柯指出,人们经常以固定而连续的模式去经历社会生活,例如:把时间分为小时、日、周、月和年,而周间工作、周末休息、每月5号发薪水、早上出门上班、傍晚下班,日常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可作为生活中藏有规律和秩序的例证。
二、 以常识作为日常生活之基础
俗民方法论者主张,人类生活中的秩序,乃是建立在下列假定上
1.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依据普通常识来做决定,亦即认定社会客观存在且独立于任何人之外。
2. 社会具有规则,而个人被迫要学会辨认这些「没有被纪录」的规则,但人们通常只是了解这些规则的背景以及其运作模式。
三、 透过研究者的观察来了解
高芬柯点明俗民方法论的研究重点不在于那些互动规则,而是在规则笼罩、无形牵制下的人类行为,亦即研究人类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如何被这些潜在规则所影响,强调过度的科学理性原则和一致的原则反而会让人类行为更加难以理解,因此,俗民方法论者企图从现实和实际的立场来看待人类社会,并更切实的描述人类互动的行为过程。

批判

俗民方法论并非一门真正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而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其理论尚未具有实证性以及可重复实验性,甚至俗民方法论者之间也常因立场或观点迥异而有争论。(注2)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俗民方法论
英文关键字:Ethnomethdology

参考文献

注1:叶正。社会学词汇。 P.130
注2:彭怀恩。社会学(概要)Q&A。 P.52~P.53
【俗民方法论】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俗民方法论探究人类视为理所当然的规范、了解和假定,即人类了解其社会世界的方法。因而,俗民方法论讨论的问题是「人如何理解其日常活动,俾能以社会上可接受的方式来表现其行为」。俗民方法论学者亲身参与社会活动,以反应参与者所具有的实在(reality)的观念。
      贾芬可(Harold Garfinkel)于一九六七年首先使用「俗民方法论」一词。他翻阅耶鲁大学跨文化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俗民植物学」(ethnobotany)、「俗民生理学」(ethnophysiology)、「俗民物理学」(ethnophysics)等词。当时他正在研究陪审制,思考陪审团之审议法是否能构成一种「俗民方法论」。在此点上,「俗民」(ethno)意指「社会上具有一般常识的成员,对任何事都具有一般常识」。
      俗民方法论也说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必须要学些什么,以成为在一个方案、团体或文化中发挥例行作用的成员。为此,俗民方法论学者进行深度晤谈与参与观察。跟大多数质的研究之非操控与非干扰策略不同的是,俗民方法论研究者侵入现场(violate the scene),且做一些不寻常的行动来干扰日常的生活。一个较简单的例子是在一密闭的电梯中,转身面对其他乘客,而非面对着门。俗民方法论学者也特别感兴趣于观察自然发生的事情,如人们被推入新的或未预期的情境,像是新进人员在一所学校中的最初几个星期,或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转折点或关键事件。
      俗民方法论探究日常生活中惯常的例行事务,以及习以为常的常识,因为人们很少去思考为什么他们要做他们所做的行动。俗民方法论学者试图要明白团体中无言之知(tacit knowing)为何,并藉由干扰式地侵入日常经验,迫使无言之知浮现出表面,而获得团体的无言之知,因为日常的例行事务会使得无言之知维持在一下意识或心照不宣的层次,成为暧昧、不定形的洞察而已。
      简言之,俗民方法论学者将自身对社会实在的信念存而不论(epoche),以研究日常生活的实在。在一项研究方案或团体中阐明日常生活中早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实在,会成为一种力量,并创造一种方案或团体的自我觉察,有助于了解、改变和建立一以人们所欲之日常环境为基础的新的实在。
      俗民方法论是一种质的、整体的研究,注意到研究现象的主体性,其观点有助于从多元角度的省思来探究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从而改进研究方法与设计,增进研究效果。不过,俗民方法论迄今仍缺少一致的主张和概念,故其研究结果常因实行者而不同,也因研究主题而异。

--作者:李奉儒
  • Harold Garfinke是俗民方法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于1967年出版《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一书影响深远。俗民方法论指的是,研究者回到人们生活的世界中,了解人们与环境、他人或事与物的互动,在互动中意义的建构和分享。俗民方法论作为一种实证研究的方法时,它假定人们生活在充满意义的情境中,其社会行动往往源自对周遭人事物的意义诠释,个体会对每天行动赋予意义,即所谓的反身性(reflexivity),也因此完成行动,例如进行决策或与他人互动。俗民方法论学者着重对一般社会知识的研究,关心对他人的理解,和人事物出现环境的多元性。主张俗民方法论的学者怀疑世界为一客观实体,他们认为描述客观社会结构的一些想法或概念,例如阶级、角色、群体、机构、意义的文化系统、价值观和规范等,不能视为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他们主张社会成员其实共享一种符号意义结构,也就是个体的行为其实是有象徵意义的(symbolic meanings),其象徵意义可以用人们互动的特质予以分析,而且这种过程是不断在互动者之间协商修正而完成,社会规范也透过个体在每天生活情境的意义诠释中被建构起来。Garfinkel, H. (1967).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Handel, W. (1982). Ethnomethodology: How people make sens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Coulon, A. (1995). Ethnomethodolog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 Garfinkel, H. (1967).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Handel, W. (1982). Ethnomethodology: How people make sens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Coulon, A. (1995). Ethnomethodolog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作者:叶乃静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