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拼音

zēng qiáng lùn ā ā a a ā eo

怎么读

【增强论】

【增强论】(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主要内容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覆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个体在学习情境中,偶然出现某种反应,而反应后带来满意的结果,这个行为结果即称为增强物,而增强物的出现,会增加个体以后在同样情境下重复表现该反应的机率。简单来说,增强的行为指的就是增加往后在同样情境下某行为出现的频率或持久性,换言之,当我们看到一个行为是持续发生或者随着时间而增加,我们可以猜测这样的行为结果对他而言应可得到某种增强。而增强作用又可分为正增强与负增强两类。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覆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增强论具体应用的行为原则

  1. 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覆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覆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覆发生的可能性。
  2. 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 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 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 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 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4. 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覆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强化理论并不是 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5.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许多行为科学 家认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覆发生。那么,与其对这 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 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
    • 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 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
      • 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
      • 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

增强类型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覆此种行为的力量。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名为正增强,但不代表增强物只对正向行为有增强作用,若使用不当,仍可能对错误的行为产生增强作用。比如说,飙车时旁人的呼啸与注目,可能对飙车者来说是一种鼓舞的正增强物,因此反而让他们更喜欢去飙车。
  •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覆出现的可能性。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换句话说,负增强物通常是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事物,它能驱使个体表现出所要求的行为,以求避免令人不悦的情况。比如说,头痛时服一颗阿斯匹灵就是个常见的例子。简单来说,正增强与负增强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或延长其持久性,但不同之处在于正增强是给予增强物,以提升行为表现的频率,而负增强是拿走某种增强物,使个体感到愉快而愿意增加行为表现的频率。

负增强常会被与处罚所搞混,但两者不同点在于,负增强是为了增加行为的频率,而处罚的最终目的则是想要减少或消除某项行为,换言之,处罚是为了让个体遇到同样情境时,可以减少发生该项行为的频率。不过斯金纳并不主张常用处罚,而鼓励多利用正面的增强作用,来促成良好的行为。

  •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销。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这三种类型的强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资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参考资料

柯瑞(2001)。谘商与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六版)。(郑玄藏等合译)。 双叶。

张春兴(1991)。现代心理学。

黄坚厚(1999)。人格心理学。 心理出版社。

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