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知者不言

拼音

zhī zhě bú yán

怎么读

【知者不言】的意思和解释

【知者不言】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知者不言」是说有真知的人,了解言语概念的功能有限,因此不会多言;语见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根据老子学说,真理实相抽象普遍,难以用有限的言辞明白表达。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是形上普遍的原理,言语名辞只是约定而成,因时制宜,不能表达真理。因此老子主张 「希言」、「贵言」、「不言」。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言语不足恃的道理,不会多言;反之终日喋喋不休的人,一定是不明道理、没有真知的人。庄子承袭老子的思想,在〔庄子·天道篇〕,以轮扁斵轮的故事(参见「轮扁斵轮」),说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在〔知北游篇〕,更假借寓言,表明去知不言态度。
      寓言中假托出象徵自以为知的「知」向象徵「不知从何说起」的「无为谓」、象徵狂放的「狂屈」和象徵得道者的黄帝请教:「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行)则得道?」简单地说,就是问要怎样才能认知道、实践道?结果「无为谓」不知从何说起,也就无法回答「知」;「狂屈」虽自认为知道,却「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想要回答又一时忘了想说的话;只有黄帝答道:「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也就是说不用思虑才能认知道,无为而行才能实践道。黄帝并称许「无为谓」与 「狂屈」不言,是真正的智者:「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和老子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样,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如果施行教化,一定不尚言词,不欲多言(参见「不言之教」)。因为多言用智使人心容易流于狡诈虚伪,无法达到教化的真正目的。从施教的效果而言,言教更是不如身教;滔滔不绝的言辞灌输,远不如亲自示范、人格感召的效果大。
      老庄认为知者不言是因为:第一,知道言说有限、道理无穷,故宜不言;第二,言说用智,浇薄真性,故宜不言;第三,不言少事,无为而民自化,所以不言。

--作者:俞懿娴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