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許衡

拼音

xǔ héng

怎么读

【许衡】的意思和解释

【许衡】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生平=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甯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如此在朝为官十七年后,致仕还乡,元十八年三月初三(1281年3月23日)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着作=其着作多收于《鲁齐遗书》。


=思想观点=以朱子言为师,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小学四书为修己教人方法,不尚文辞,务敦实行,使人知有圣贤之学,着重于实践理论,与朱熹重于阐释理论不同。


=评价=主要业绩是奠定元朝国子学基础,和阐扬程朱学说。不少元代人推崇他是朱熹的继承者。


=资料来源=《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十二》商务印书馆

【许衡】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諡文正,河内人;生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许衡幼时家中贫困,但他是一位苦学力行的学者,得知姚枢在苏门讲学,即前往拜访,得以见到程、朱遗书,并以程、朱讲习的方法,教授门人。他因姚枢的介绍而臣事元世祖,为元朝立官制,定朝仪,兴教育等,是元朝初年的一位重要人物,并拜授太子太保国子祭酒。
      许衡认为「人之良心本无不善,由有生之后,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而其私意妄作,始有不善」,因而主张「圣人设教使养其良心之本善,去其私意之不善,其上者可以入圣,其次者可以为贤,又其次者不失为善人」。所以教育的功用是在培养已有的善端,开发未来的善端;要防止未来的恶端,革除已有的恶端。
      许衡的一句教育名言是:「教人与用人正相反:用人当用其所长,教人当教其所短。」他主张的教授方法有:
      1.重视生活:许衡生于宋朝末年,身受亡国之苦,深感当时知识分子鄙视劳动,不事生产,是亡国的因素之一,而主张「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以避免宋末讲理学,不注重谋生的现象。在〔鲁斋学案〕附录中提到要「勤力务农,教授蒙童」,便可知许衡倡导生产与务实教育的主张。
      2.注重思考:他说:「所思虑者,果是求所当知,虽千思万虑可也。若人欲之萌,即当斩去;人心虚灵,无槁木死灰不思之理,要当精于可思虑处。」认为所见闻者是材料而已,必须加以思考,才能成为知识。
      3.强调持敬:他认为:「凡事一一省察,不要逐物去了,虽在千万人中,常知有己,此持敬大略也。」意思是要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避免被物分散注意。所以说:「日用间若不自加提察,则怠惰之心生焉,怠惰生,不止于悠悠无所成,而放僻邪侈随至矣。」因此认为:「学中若应接人事,诸生学业必有荒。」可见许衡主张学习者持敬,并且要经常自我警惕,避免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足徵他相当重视自我反省的工夫。
      4.注重因材施教,并按次序教学:他认为「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因其动息以为张弛」,即要适应个性,因势利导。又说:「汲汲焉毋欲速也,循循焉勿敢惰也,非止学问如此,日用事为之间,皆当如此,乃能有成。」认为学习者若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会有所成。并且讲求「其为学也,以明德达用为主;其修己也,以存心养性为要;其事君也,以责难陈善为务;其教人也,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始,精义入神为终。虽时当柄凿 ,不少变其规矩也。」因此,他将教育分成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先小学而后大学,小学教育以朱子的〔小学〕、〔四书〕为教材,并重视洒扫、应对、进退为实地练习;大学教育以〔诗〕、〔书〕、〔易〕、〔春秋〕为教材,讲求修己治人之道。
      5.重视环境陶冶:许衡认为在有价值的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经若干年的陶冶,可以培养出可用的人才。曾说:「视听专一,若置善类之中,涵养数年,必为国用。……少者令习跪拜揖让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或习书算,负者,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可见许衡重视教育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与今日教育原理颇多符合。

--作者:蔡碧琏

【许衡】 图片鉴赏

许衡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