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赫爾巴特

拼音

hè ěr bā tè

怎么读

英语

Herbart, Johann Friedrich

【赫尔巴特】的意思和解释

【赫尔巴特】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赫尔巴特的生平

特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为德国闻名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受母亲的影响颇深,一生中于许多大学教书,最后于Konigsberg大学教授,讲授哲学及教育学,并创办研究所,负责教师培育及教育之实验,奠定了教育成为一门「学」科之基础。

赫尔巴特的哲学观

赫尔巴特受教于费希德,但未受费希德理想主义之影响,其哲学思想偏向「唯实主义」。背景是18世纪启蒙运动,产生孔德的实证主义,从法国传至德国,此种思想重视经验,并以实用的价值说为主,加上科学工艺知识之发达,这也影响了赫尔巴特的哲学观。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主要受到伦理学及心理学的影响以下说明之:
  1. 教育目标:个人品格发展,培养社会性的道德,使之用之于社会,并涵养多方面的兴趣(博雅教育),并慢慢「知你自己」,以激发学生心里的统觉机能,形成一个「文化人」,使「知」和「意」相结合。赫尔巴特继承康德道德哲学的「善意说」,以人的动机为考虑对象。在教育上的内涵而言,为他律(管理、陶冶)到自律。→符合「伦理学」。
  2. 教材安排:教师给学生的教材应该容易了解,且教师所提示给学生的材料或经验,必须前后衔接,也须重视系统,连贯及活动的特性。课程安排上,也要配合多方面兴趣,教学上往「专精」与「广博」两方面发展。→符合「心理学」。

教学法

  • 赫尔巴特提出四段教学法,对欧洲十九世纪后期的教学法影响甚钜,但由与用语并非十分明确,故其门生加以改进,变成「五段教学法」并组成「赫尔巴特学派」,使赫尔巴特的思想能继续存留下来。
四段教学法
又称系统教学法:
  •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1. 清晰(clarity):教学材料,必须极为清楚而明白,很显着地发展在整个教学过中。
  2. 联合(association):新教材或新经验,必须连结旧经验。
  3. 系统(system):不论新的观念或经验,在学生吸取的过程中,必定在学生的心灵中重新加以组织,成为一种新的系统, 或概念。
  4. 方法(method):学生必须从新近习得的材料中,发展自身潜存的吸取经验的能力。
五段教学法
  • Wilhelm Rein的五段教学法
  1. 准备:教师引起动机,指出教学目标,注意学生兴趣及注意对象。
  2. 提示:清楚、简洁,并以生动的方式将教材呈现给学生。
  3. 比较:将新观念与学生旧观念建立密切与直接的关系。
  4. 总括:新旧观念融合、同化,统整成统觉团。
  5. 应用:将新成立的统觉团加以应用。

结论

赫尔巴特试图将教育与当时被大家承认的两大「学」科─伦理学与心理学相互结合,藉此加以建立教育的理论基础,希望将教育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知识。这样的做法,和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一样,皆希望将某一学科成为受重视的学门,但两者的方法不同,赫尔巴特试图和现有的学科相连结;但涂尔干企图脱离哲学及心理学的羁绊,致力使社会学成为一们独立的学门。
因为赫尔巴特对于教育上的贡献,终于使教育学(pedagogy)就此建立,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教育活动最常受人质疑的就是「专业性」的问题,但归因于赫尔巴特,使任何的教育活动皆有理论基础在其后加以支撑,就此肯定了教育是一种高度专业的活动,唯有透过伦理学确立教育目标;凭藉心理学了解学童身心发展,以安排适宜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学活动才得以顺畅进行。

参考资料

  • 徐宗林(1975)。西洋教育思想史。 文景。
  • 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 三民。
【赫尔巴特】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赫尔巴特(1776~1841)为十九世纪闻名的德国哲学家及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奥登堡(Oldenburg),年十八岁时,进入德国人文荟萃的耶拿(Jena)大学,追随当时闻名的哲学大家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但是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并没有走向唯心论的见解。赫尔巴特的心灵论,有其特别之处,即他抛弃了传统的心灵实体说而采取心灵状态说。他以为人的心灵,不是心能的集合而是观念的联合,构成了心灵的实际内容;相关的、近似的、连续的事物,会使心灵产生观念,为之连接而贯连在一起。因此,决定心灵的重要条件,不是抽象的心能,反而是汇集在心灵中的那些观念。
      赫尔巴特是一位主张品德良好发展乃是教育的重要目的者,道德发展是否健全,才是教育家最应关心的事。他以为一个人能否有着良好的道德,其关键是此人是否经由教育的历程而具备了内在自由的观念、完美观念、善良意志观念、权利观念及平等观念。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在于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他认为多方面兴趣,大致可以分为二类:其一是知识的;其二是道德的。在知识的兴趣方面,可以经由经验的兴趣与思辨的兴趣二方面着手,其主要的目的乃是使学生对事实性的事物产生兴趣;另外对一般原则、法则感到兴趣而予以培养之。至于道德方面的兴趣,赫尔巴特以为教育上的发展,可以从兴趣的三方面着手,即;同情他人的兴趣、社会参与的兴趣及崇拜超自然的兴趣。赫尔巴特深信,教育的目标即在促成学生自我对上述兴趣活动的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赫尔巴特的另一贡献是他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程序,以配合他的心灵状态说的理论。赫尔巴特重视教学的系统化,务期使每一重要的步骤,都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他以清晰(Clearness)、联合(Association)、系统(System)及应用(Application)作为教学中的四个步骤。每一步骤,前后都贯连在一起,使学生所吸取的观念,不但明确而且容易结合成类化性的观念,以期使心灵中的观念,在实际应用时产生最大的效果。

--作者:徐宗林

【赫尔巴特】 图片鉴赏

赫尔巴特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