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者明】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自知者明

拼音

zì zhī zhě míng

怎么读

【自知者明】的意思和解释

【自知者明】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自知者明与知人者智相对,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认为能察言观色,认识别人的才分性情、贤愚善恶,可说是有智慧的人;不过唯有能深自内省、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有明德的人。这里的 「自知」与 「知人」相对 ,「明」与「智」相对。自知在老子看来,是靠内省的工夫,保持内心清明;知人则靠观察入微,出于对「外物」的认识。人们通常明智合用形容人有正确、精到的认识与判断能力;然而在老子学说里,明与智的意义却颇有不同。「明」是指内在清明常明的美德,「智」是指分别计量、聪明外露的智巧。于是倘若聪明才智加上私心私欲,便可能趋于计较谋算、虚伪狡诈。所谓「智慧出,有大伪」,心机智巧使人矫饰作伪,丧失自然本真。为免人竭尽聪明,与物相竞,终至役于物,老子主张「去智用明」。因为内在清明之心不假外求,人只要内省其身,反求诸己,反朴归真,顺道彻理,就是「明」。如〔道德经〕第十章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就是形容有高度智慧的清明之心,不迷不惑、毫无窒碍、无知无欲之貌。若想修养自身达到这样的心灵境界,必须抛弃自欺外竞之心,体悟自然恒常不变的法则,如〔道德经〕第十六章所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善守自然恒长之道,就是有明德。能知事物常性,能守做人常分,就不会像那些不知常道者般,妄招凶灾。同时「见小曰明」(第五十三章),能见微知者,不受彰蔽,才是有明德。
      总之在老子看来,用智者劳,用明者逸;用智者多蔽 ,用明者无碍。「明」与「智」固然是对立的观念,「自知」与「智人」也相对立,前者是向内自省,后者是向外观察,老子以「明」、「智」分别形容之,目的在提醒人勿以有知人之智而沾沾而喜,要有自知之明免除自身的障蔽才为可贵。老子这样的说法与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笃信德尔菲(Delphi)神庙前石勒格言「人贵自知」(Know Thyself)之意,正可相互发明。至于通俗所谓人要有「自知之明」,则尤其强调人不可自我欺骗,应当知道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安守己分,量力而为。

--作者:俞懿娴

【自知者明】 图片鉴赏

自知者明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