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心理學史

拼音

xīn lǐ xué shǐ

怎么读

英语

History of Psychology

【心理学史】的意思和解释

【心理学史】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虽然很短,渊源却很久远;古希腊哲学家们以「元素」的观点,探讨宇宙万物的本质如泰利斯(Thales, 624~546 B.C.),开放了「唯心」或「唯物」问题的讨论,如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 460~370 B.C.),甚至已经有了「数量方法」的概念,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580~490 B.C.),可以说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根源。
      后来希腊三哲对于人类心理现象的阐述,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加重要。如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知识论,力主观念世界的「实在」性,并且强调理性能力与个别差异的重要。又如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有关感官作用、观念的联结与记忆等问题的论述,是现代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先驱。
      在教父哲学时期,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主张个人内在的省察与圣灵的揭示作用,是获得真理的重要法门。他同时认为透过推理、记忆与意志等三种心灵作用,才能掌握「三位一体」的真意。
      文艺复兴以后,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工要哲学家及其思想,如提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R. Descartes, 1596~1650),除了强调理性是知识的来源外,还主张位于大脑的心灵,与身体相互为用。又如提出「心灵如白板」说法的洛克(J. Locke, 1632~1704),反对先大观念论,主张感官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他和詹姆士.弥尔(James Mill,1773~1836)与约翰.弥尔(John S. Mill, 1806~1873)等人,有关观念或感觉经验的联结主张,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
      到了十九世纪中,神经生理作用、脑部功能、感官系统的作用与感觉强度的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着有成绩,科学心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成形。
      一八七九年冯特(W. Wundt, 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不但使莱比锡成为当时研究心理学的「圣地」,也为他赢得「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美名。冯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实验室中,主要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经验为题材,让受试者经由「内省」(introspection)方法,描述当时的感觉经验或感受,以便分析意识经验的元素与元素间的关联。后来冯特的学生铁钦纳(E.B. Titchener, 1867~1927),将心理学界定为以内省法和实验法探讨意识结构的科学,是为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另一方面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强调意识作用「川流不息」,无法分析为静态的元素;同时认为在面对各种刺激时,意识作用具有选择性,每一项感觉经验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心理学说与达尔文(C. Darwin, 1809~1882)进化论的影响下,杜威(John Dewey, 1869~1952)与安杰尔(J.R. Angell, 1869~1949)等人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重视意识对适应环境的功能,是为功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 Psychology or Functionalism)。
      大约与冯德同时代的心理学家寇尔佩(O. Kulpe, 1862~1915),不满冯特等人「元素论」式的心理学研究,一八九六年在德国王兹堡(Wurzourg)另设一个心理实验室,采取比较整体性的研究途径,探讨思考、判断、与记忆等问题是为玉兹堡学派(Wurzburg School)。后来魏泰默尔(M. Wertheimer, 1880~1943)、柯勒(W. Kohler, 1887~1967)、与柯夫卡(K. Koffka, 1886~1941)等人在研究知觉现象时,也特别强调意识经验具有整体性,无法经由分解的方式加以探讨,是为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在联结论的研究发展方面,首先有德籍心理学家耶宾浩斯(H. Ebbinghaus, 1850~1909)以无意义音节探讨联结强度与记忆问题。其次是俄籍生理学家巴夫洛夫(I. P. Pavlov, 1849~1936)以狗流口水的自然生理反应,研究个体对于环境刺激的制约行为。后有美籍心理学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1874~1949)以饿猫逃脱「迷箱」(Puzzle Box)的「尝试错误」行为实验,发展出所谓的效果律(Law of Effect),也就是能满足需求的反应方式,比较可能重复出现。另外反对内省法与意识问题研究的华生(J. Watson, 1878~1958),力主心理学研究应以可观察的行为为题材,以行为的预测与控制为目的,并强调所有的行为,都是在环境的刺激下,经由制约过程学习而来,是为行为主义(Behaviorism)。后来郝尔(C.L. Hull, 1884~1952)所建立的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联结的中介变项(如驱力)的重要。另外施金纳(B.F. Skinner, 1904~1990)则强调增强方式对于制约学习的重要性。
      至于佛洛依德(S. Freud,1856~1939)创始的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主要是由对心理病患的临床研究,探讨生理性本能、潜意识作用与早期生活经验对个人的影响。不过出身于佛洛依德阵营的容格(C.G. Jung, 1875~1961)、阿德勒(A. Adier, 1870~1937)、杭妮(K. Horney, 1885~1952)、弗洛姆(E. Fromm, 1900~1980)、苏利文(H.S. Sullivan, 1892~1949)、艾利克森(E.H. Erikson, 1902~1979)等人,大多反对性本能决定论,强调意识作用、人生全程发展、与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是为新佛洛依德学派(Neo-Freudianism)。
      一九五零年代左右马士洛(A. Maslow, 1908~1970)与罗吉斯(C. Rogers, 1902~1987)等人,基于心理分析理论对于人性的看法过于悲观,而行为主义学派又把人看成太机械化,因而主张以正常人为对象,探讨人的主观经验与价值系统,并强调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与实现自我的动机与潜能,形成心理学第三势力(the third force),即为人文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另外一九五零年代起在电脑科学、语言学与神经心理学等方面发展刺激下,注意、知觉、记忆、期望、想像、思考、推理、与创造等认知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与实时具进,影响扩及动机研究、社会心理学、心理病理学、谘商与辅导等领域。
      虽然百年来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看似理论学派分立,但并非意味所有的心理学问题,都可以加以归类。同时随着心理学发展的日渐进步,时至今日各个理论学派问的界限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尽管当代心理学家的研究难免仍有各自的观点,但大多强调彼此都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作者:詹昭能

【心理学史】 图片鉴赏

心理学史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