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行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助人行為

拼音

zhù rén háng wéi

怎么读

英语

Helping Behavior

【助人行为】的意思和解释

【助人行为】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助人行为是行动或做事只为有益于人,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即是施惠不望报的作为。这种作为包括与人分享、付出、帮助和安慰。分享是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分给别人与其一起享用;付出是把自己所有的一部分或全部无条件的送给别人;帮助是看到别人需要时,无论是行动或财物,助人满足其需要;安慰是在别人遭遇困难或悲伤以至愤恨,受到打击而发生情绪作用时,用语言或行动予以慰藉,以减除其情绪强度。
      助人行为的目的在于于人有益,或者出于仁者的恻隐之心,或者激于义愤而见义勇为,或者由于习惯性的以助人为乐,或者只是在即刻的情境中,不假思索的伸出援手。通常在行动时不会想到由助人而得到任何报偿,其中含着大量的道德成分。
      助人行为在中语文化传统中早就视为一种美德,称为「义行」或「义举」。常见的是「于人有益,于己无害」的善行;彰着的是「舍身救人」以致牺牲自己生命的悲壮行为。这种观念在儒家称为「杀身成仁」的一类;在墨家是「磨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兼爱主义。
      西方自一九七零年代开始,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出现了「利他主义」(Altruism),在生长发展方面开始注意助人行为的发展,视为一种高度的道德品质。从事此项研究者有四种出发点,一为进化观点,二为心理分析,三为社会学习,四为认知发展。
      自进化观点出发者以为生物和社会状况可能有益于助人行为的发展。从生物社会的进化着眼,是行为的选择和累积的结果;或者从遗传着眼,则是由于基因,助人行为发挥了人类生存的功能,助长了人口的增加率和文化演进。
      从心理分析出发者强调幼年经验,儿童随父母的教导确定了助人可得赞赏,因而压抑人性的自私冲动,认同了助人行为。从社会学习出发者认为助人是由学习而来,和其他后天获得的行为模式相同,在社会环境中因助人得到鼓励,因角色扮演而体会到得人帮助者的感受,于是形成助人的习惯。
      从认知发展观点出发者相信社会知觉改变认知,道德判断由于对高度道德品质的认识,发现助人是道德行为,因而产生助人的动机,表现于行为乃是发展的成就。
      社会学习和认知发展两种观点合并,成为提倡「自律」的一种说法,儿童由学习而发展,到不需他律而能自律,由自律方能主动表现助人的行为。

--作者:贾馥茗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