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冰消】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瓦解冰消

拼音

wǎ jiě bīng xiāo

怎么读

【瓦解冰消】的意思和解释

【瓦解冰消】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冰消瓦解」。见「冰消瓦解」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冰消瓦解」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据《文选.卷四四.檄》引)昔夫差承阖闾之远迹,用申胥之训兵,栖越会稽,可谓强矣。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都城屠于勾践,武卒散于黄池,终于覆灭,身罄越军。及吴王濞1>骄恣屈强2>,猖猾3>始乱,自以兵强国富,势陵4>京城。太尉5>帅师,甫下荥阳,则七国6>之军瓦解冰泮7>,濞之骂言未绝于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何则?天威不可当,而悖逆之罪重也。

(1) 吴王濞:刘濞(公元前213~154),汉高祖刘邦兄子,封吴王。文帝时,其子与太子刘启因下棋相争,遭太子以棋盘击杀,遂使刘濞不满于朝。后刘启即位为景帝,诸王骄肆,鼂错上谏削藩,景帝采其议。刘濞遂合楚、赵、济南等六王谋反,后为周亚夫所平定而遭杀。濞,音ㄆ|ˋ。
(2) 骄恣屈强:傲慢任性,脾气强硬。
(3) 猖猾:狂妄奸巧。
(4) 陵:欺侮、侵犯。通「凌」。
(5) 太尉:掌管军事之官,此指周亚夫(公元前?~前143),西汉沛县人。武侯周勃之子,封条侯。文帝时为将军,治军有名。景帝时讨平七国之乱,官拜丞相,后坐事入廷尉,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6) 七国:汉景帝时叛乱的七个诸侯国,有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
(7) 泮:冰解冻。泮,音ㄆㄢˋ。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冰消瓦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冰消瓦解」原作「瓦解冰泮」。三国时,曹操要攻打孙吴,文书官陈琳便替曹操写了一篇声讨孙权的文章,以增加曹军的气势。文章中提到汉朝初年的七国之乱,当时汉高祖刘邦分封刘姓子弟为王,诸侯国各自为政,屡次与中央抗衡。景帝时,鼂错建议削弱诸侯的势力,被皇帝接纳,因而引起各诸侯王的不满。吴王刘濞遂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起兵叛乱,一时间声势浩大,颇有威胁中央的气势。景帝派太尉周亚夫领军平乱,没有多久,这七国的军队就瓦解了,为首的吴王刘濞也遭到杀害。原本的七国大军根本无法抵挡汉军,因为他们都是乌合之众。陈琳便用这事件来比喻曹军的气势,有如当时的汉室天威震人,各路人马都无法与之抗衡。文章中用「瓦解冰泮」,也就是「像瓦一样破碎,像冰一样融化」来形容七国军队的崩溃瓦解。后来「冰消瓦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崩溃、分裂。后亦用于比喻问题完全解决。
书证
  • 01.《魏书.卷一一.废出三帝纪.出帝平阳王》:「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镜以照耀,击玉鼓以铿锵,神武之所牢笼,威风之所&00457_w
  • 01.jpg;轹,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崩溃、分裂或失败、离散、消失。魏书˙卷十一˙废出三帝纪˙出帝平阳王纪: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文明小史˙第十二回:所以教士劝他们出门游学,暂且躲避几时,等他年此案瓦解冰消,再行回里。亦作瓦解冰泮。
【瓦解冰消】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比喻崩溃、分裂或失败、离散、消失。《魏书.卷一一.废出三帝纪.出帝平阳王纪》:「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文明小史.第一二回》:「所以教士劝他们出门游学,暂且躲避几时,等他年此案瓦解冰消,再行回里。」也作「瓦解冰泮」。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