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胡瑗

拼音

hú yuàn

怎么读

【胡瑗】的意思和解释

【胡瑗】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993~1059) 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县)人,宋经学家兼教育家,学者称安定先生。官至太常博士,与孙复、石介共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之先声。教授湖州,置经义、治事二斋,使诸生各就其志,注重实用,时称湖学。着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
【胡瑗】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学者、教育家;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今江苏泰州)人。因原籍陕西安定堡,故世称安定先生。生于太宗淳化四年,卒于仁宗嘉佑四年。幼年在泰山读书时,刻苦自励;学成之后,乃以经术教授吴中。仁宗景佑元年(1034),担任苏州郡学教授;景佑二年,参与朝廷更定雅乐,授试秘书省校书郎;仁宗庆历二年(1042),又获聘为湖州州学教授。总计在苏、湖致力教学长达二十多年。晚年曾任国子监直讲并主持太学;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卒后諡曰文昭。
      胡瑗主张以「道德仁义」为教育之本,可由其门人刘彝对神宗之问得知。其言云:「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刘彝又称其师以「圣贤自期许」,认为圣人之道有 「体」、「用」、「文」三方面,而教育之目的乃在培养「明体达用」的人才。所谓「体」、「用」、「文」三者,系以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为万世不变的「体」;诗、书、史、传、子、集为垂法后世的「文」;将「体」、「文」付诸实践,以「润泽斯民,归于皇极」为「用」。胡瑗并强调学校教育主要在向学生传授「明体达用」之学,而非专门讲求声律浮华的词藻以应付科举考试。
      在教育方法方面,胡瑗更是多所创建,主要计有:
      1.苏湖教法(亦称分斋教法):将学科分为经义、治事二斋。经义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主要在因材施教,分别培养治术、技术方面的实用人才。
      2.分组讨论:依学生兴趣或就当时政事分组讨论,教师则从旁加以指导,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安定学案附录〕载:「先生初为直讲,有旨专一学之政,遂推诚教育多士;亦甄别人物,故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好尚节义者,使之以类群居讲习,先生亦时时召之,使论其所学,为其定理。」
      3.人格感化:胡瑗对于教学订有详细办法,而且自己做出榜样,并重视师生关系。〔宋史·胡瑗传〕云:「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具备,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4.德性陶冶:胡瑗亦重视以雅乐诗歌来调剂生活,涵濡德性。〔安定学案附录〕云:「先生在学时,每公私试罢,掌仪率诸生会于肯善堂,合雅乐歌诗,至夜乃散。诸斋亦自歌诗奏乐,琴瑟之声彻于外。」
      5.旅行教学:胡瑗并主张学者应旅游四方,增广见闻。曾曰:「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见闻,则为有益于学者矣。」
      胡瑗为宋学的先驱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当时的太学及其后的书院教育影响甚钜。

--作者:井敏珠

【胡瑗】 图片鉴赏

胡瑗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