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比較研究

拼音

bǐ jiào yán jiū

怎么读

英语

Comparative research

【比较研究】的意思和解释

【比较研究】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比较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是社会科学经常运用研究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知、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教育学与图书资讯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依据《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之解释为: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吴文侃、杨汉青主编的《比较教育学》认为: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综上所述,比较研究可界定为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连的事物进行研究,寻找其异同,探求事物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比较研究的最初运用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所着的《雅典政制》(Athenaion Politeia)。该书对158个城邦政制宪法进行比较。19世纪以后,比较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1960年代后,比较研究运用量化与质化资料深入分析教育结构,确定各种因素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寻求更精确的方法。美国教育学家贝瑞岱(George Bereday)融合历史法、因素分析法,进行研究而创建了四阶段的比较研究法,从而使比较法进一步具体化、科学化,这四阶段分别是描述、解释、并排、比较。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通规律。我们认识一个事物常借助于与其他事物比较来实现。因为只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鉴别,才有认识。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比较研究对教育而言有四大功用: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教育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本国、本地的教育状况;有助于获得新的发现;有助于教育政策的制定。  比较研究可分为四大类: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质化比较与量化比较四大类。依据属性的数量,比较研究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研究,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依据时间与空间区别,比较研究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如教育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等都属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型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学研究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向比较,也要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依据目标的指向,比较研究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藉由对事物的「求同」与「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加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依据比较的性质,比较研究可分成质化比较与量化比较。质化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量化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确定事物的变化。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各有长处,在教育研究中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或质化研究。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仍然有许多学者经常参考美国贝瑞岱的四阶段操作模式,他在《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一书将把比较研究法分成四个阶段:描述、解释、并排、与比较,以下说明比较研究的四阶段。(一) 描述(description)研究者首先进行研究事物描述,目的是为了有系统地陈述所探讨事物或研究目标的资讯,以使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正确而客观的了解。为了详细叙述,研究者需要进行广泛而完整的资料收集,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手资料、次级资料、与辅助资料。
    (二) 解释 (interpretation)研究者其次要进行研究事物的解释,系对描述事物内容中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代表的意义和影响有进一步的了解,研究者需要做解释的工作,研究者常要掌握事物的历史发展,从中进行分析与解释。解释的正确、客观与否与研究者所采用的解释观点及对问题背景认识详尽度均有关连。
    (三) 并排(juxtaposition)研究者第三阶段是将前二阶段的描述与解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并排与制作图表。为了避免研究者作错误的比较,必需强调依据共同的事实及问题,以同一观点分析和判断。并排有两个目的:一是根据相同标准分析找出其异同处;二是建立研究假设,以供证实、修正或推翻、导引出研究的结论。
    (四) 比较(comparison)比较是最后阶段也是比较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依照先前的步骤,对假设进行比较研判,以对假设证实、修正或推翻。研究者需以客观的态度,详实的判断及正确的分析能力,来推断结论。
    一般研究者运用比较研究法经常依据上述四阶段操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步骤可具体分为五步骤:(1)确定比较的问题;(2)确定比较的标准与理论;(3)进行收集和整理资料;(4)进行比较分析;(5)最后结论。  比较研究法也常应用在图书馆学,早期称为「比较图书馆学」(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是1950年代起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以探索各国、各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合作,以调查研究为主要目标。丹顿(L. Periam Danton)界定其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文化、机构或社会现象中的图书馆、图书馆体系、图书馆学或图书馆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考虑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型态和历史因素,目的在于了解彼此根本的共同点,确定差异的原因,而最终目的在于得到有效的归纳及原理。  比较研究法应用在历史教学与研究,称为「历史比较法」,其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教学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的方法,十九世纪的古典社会思考家,像是马克斯、韦伯等建立历史比较的方法,常将历史比较法应用于社会变迁、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社会层级、宗教、犯罪学、性别角色、族群关系、家庭等研究。王梅玲(2005)。英美与亚太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 文华。林清江(1994)。比较教育。 百度百科(2012)。比较研究。上网日期2012年4月25日,检自 Dorothy G. (1977). 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 In Kent, A & Lancour, H., Encycloopedia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U.S.New York : Marcel Dekker,p493.Bereday,George (1964).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 王梅玲(2005)。英美与亚太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 文华。林清江(1994)。比较教育。 百度百科(2012)。比较研究。上网日期2012年4月25日,检自 Dorothy G. (1977). 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 In Kent, A & Lancour, H., Encycloopedia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U.S.New York : Marcel Dekker,p493.Bereday,George (1964).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作者:王梅玲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