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纸】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糊紙

拼音

hú zhǐ

怎么读

【糊纸】的意思和解释

【糊纸】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以糊制成的纸。可包难服的药粉吞咽。黏贴纸张。《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或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
【糊纸】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糊纸

民间艺术的一种,以竹枝做骨架、外面糊上各式色纸制成,作品蕴含丰富创意,常见于台湾的节庆与仪式。

红事糊纸

糊纸工艺中所称的「红事」指的是敬神、庆典等喜事,又可以细分为祭祀、喜庆、驱煞补运三类。

红事糊纸最常见于祭祀场合,在盂兰盆会闻名仪式「放水灯」里,信徒在结束遶境后,会到溪边或海口施放水灯,通知各方亡魂前来享用祭品,一盏盏火光从白纸中透出,壮观的场面中,也透露出子孙对祖先的祝福之情。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起源自「目莲救母」的故事。根据《盂兰盆经》记载,某日佛陀的弟子目莲神游地狱,发现自己的母亲因为对僧人不敬,在地狱受饿鬼之苦,自己却救不了母亲。悲伤的目莲请示佛陀,佛陀指示目莲集众僧之力,在七月十五日准备饭食、百味五果、盥洗用具与香油等物品,置于盆中,可使父母脱离苦难、获得福报。(注1)之后民间也开始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祭祀祖先,希望为祖先祈福。另外,寺庙在公普(普渡)或作醮时,也会在祭坛旁供奉纸糊的神像、宫殿庙宇或王船,在结束后一并焚烧。这些糊纸作品通常规模浩大、作工精细,保存着历史悠远的民间艺术。

女生成年礼用的「七娘妈亭」、拜天公用的「灯座」都属于喜庆类,这些纸糊的形象被视为神明的化身。(注2)

糊纸工艺的另一个功能,是驱煞避凶,若遇到不顺、不吉利的事情,便烧化纸糊的偶像求平安。举例来说,若一户人家在一年之中有三个人去世,便会请匠师糊纸棺材;久病祈求转运,则请匠师制作纸人烧化。在寺庙庆典时,也会有信徒戴上纸制枷锁,希望消灾解厄。(注3)

白事糊纸

一般来说,「白事」象徵有关阴间的事物,最常见的就是丧事。在丧仪中常可看到各种纸糊成的房屋、金库、童男童女与日用家具,都是为了烧化给亡者,让亡者在阴间的生活不虞匮乏。二次大战以后项目渐渐洋化、现代化,近年更可以看到纸糊的名车、大楼或最新的科技产品,客制化程度高且与时俱进。在所有纸糊制品中,丧仪用品的需求量最大,也是纸糊匠师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北部地区的普遍度已大不如前,但在中南部仍十分常见。(同注2,3)

参考书目

注1. 原文出自西晋竺法护译之《佛说盂兰盆经》:「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注2. 施翠峰、施慧美,《我国台湾地区民间艺术》,( 五南,2012二版),页176~182。

注3. 席德进,《我国台湾地区民间艺术》,( 雄狮,1996十版),页91~98。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