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漢學

拼音

hàn xué

怎么读

【汉学】的意思和解释

【汉学】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汉学】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
      【造句】清代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以精于汉学闻名。
  • 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造句】近年来,汉学研究蔚为风尚,已成世界显学。
【汉学】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汉学是指前汉、后汉四百年间的学术。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指出:「自朱子表章周子、二程子、张子,以为上接孔、孟之传,后世君相师儒笃守其说,莫之或易。乾隆中,闳儒辈起,训诂博辨,度越昔贤,别立徽志,号曰汉学。摈有宋五子之术,以为不得独尊,而笃信五子者,亦屏弃汉学,以为破碎害道,齗齗焉而未有已。」又其[欧阳生文集叙]亦云:「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均在说明汉学有别于宋学。
      清代学者姚鼐,分中国学术为义理、词章、考证三途;依曾国藩的说法,宋学为义理学,汉学为考证学,考证学注重名物度数,义理学注重微言大义。
      由于王学末流,流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诞妄似狂禅,顾亭林等乃提出「经学即理学」之主张,并举古代汉学以为学者准绳,进而排斥宋代学术。自亭林攻击晚明学风空疏,而以「经学即理学」为号召以后,清代学风乃日趋朴实。
      中清学者戴东原为学在精求正诂,通三代典章制度,因以确知义理之归;他说:「今人读书,尚未识字,辄薄训诂之学;夫文字之未能通,妄谓通其语言,语言之未能通,妄谓通其心志,此惑之甚者也。」论者又曰:「有汉儒之经学,有宋儒之经学,一主于训诂,一主于义理,此愚之大不解者,夫使义理可以舍经而求,将人人凿空得之矣,奚取乎经学。唯空凭胸臆之无当于义理,然后求之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然后求之训诂,训诂明则古经明,而我心所同然之义理,乃因之而明。占圣贤之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昧者乃歧训诂义理而二之,是训诂非以明义理,而训诂何为。义理不存乎典章制度,必流入于异端曲说而不自知矣。」东原「凡事必追根寻源,以明其真象,广徵博据,以断其是非,无徵不信,未获十分之见,虽先儒之说,亦不敢附和。」此种客观求证精神,态度十分谨严,东原此一治学精神,可为正统经学派(正统汉学派)的代表。
      论乾、嘉学术,不能不推原惠栋,东原初期治经,则颇受惠栋之影响。王昶撰[惠定宇墓志铭]曰:「自孔贾奉敇作正义,而汉魏六朝老师宿儒专门名家之说并废。又近时吴中何氏焯、汪氏汾以时文倡导学者,而经术益衰。先生生数千载后,耽思旁证,探古训不传之秘,以求圣贤之微言大义,于是吴江沈君彤、余萧客、朱君楷、江君声先后羽翼之,流风所被,海内人士无不重通经,通经无不知信古,而其端自先生发之。」以惠栋为清代朴学之先导。而惠栋一派治学方法,梁启超尝以八字蔽之曰:「凡古必真,凡汉皆好」。清代学术都推尊汉儒,论者多称清学为汉学;其实初清顾、王、颜诸家所治并非汉学,中清戴、段、二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治亦非汉学,其纯粹的汉学仅惠氏一派足以当之。
      中清惠栋一派之宗旨,主张凡学说出于汉儒者,皆当遵守,不敢有所出入;其有敢指斥者,则目为信道不笃。其后,阮元(文达)辑[学海堂经解],即以此为标准,故顾、黄、阎、胡诸名着,皆摈不录,盖以其不醇。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此派在清代学术界功罪参半。笃守家法,令所谓汉学者,壁垒森固,旗帜鲜明,此其功也;胶固、褊狭、盲从,排斥异己,以致启蒙时代之怀疑精神、批评态度几夭阏矣,此其罪也。」
      惠栋尝谓:「汉人通经有家法,故有五经师。训诂之学,皆师所口授,其后乃着竹帛,所以汉经师之说,立于学官,与经并行,……古字古言非经师不能辨,……是故古训不可改也,经师不可废也。……余家四世传经,咸通古义,……因述家学,作[九经古义]一书。」此可见惠氏一派治学「是古非今」,专以「古今」为是非之标准。故王引之指称曰:「惠定宇先生考古虽勤,而识不高,心不细,见异于今者则从之,大都不论是非。」于惠栋一派之治学,颇有微词。
      惠氏治学不问「真不真」,唯问「汉不汉」,且汉儒经说,派别极繁,其两说绝对不相容者甚多,欲盲从其一,则不得不驳斥其他。梁启超述中清正统派汉学家治学,有独特之学风,计列出特色十条,其第九条谓:「正统派(汉学)学者,喜专治一业,为『窄而深』的研究,此种为『学问而学问』之态度,治一业而终身以之,铢积寸累,先难后获,无形中可使后学者受一种人格的感召而奋兴问学。用此种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法治学,能使吾辈心细,读书得间,能使吾辈忠实,不欺饰,能使吾辈独立不雷同,能使吾辈虚受,不敢执一自是。」认为清代汉学家客观治学之精神,皎然有不可掩者,不能一味排斥。
      探究清代学术思想之流变,初清可谓为明学之反动时期,以经世学为其学术之中心。中清为清学(汉学)全盛时期,此期学术则以考据学为中心。钱牧斋[初学集.与卓去病论经学书]谓:「六经之学,渊源于两汉,大备于唐、宋之初,其固而失通,繁而寡要,诚亦有之,然其训故皆原本先民,而微言大义去圣贤之门犹未远也。学者治经必以汉人为宗旨,汉不足,求之于唐,唐不足,求之于宋,唐宋皆不足,然后求之近代,庶几圣贤之门仞可窥,儒先之钤键可得。」此一议论虽俨然乾、嘉汉学家口吻,然尚不失为持平之论。

--作者:程运

【汉学】 图片鉴赏

汉学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