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呂祖謙

拼音

lǚ zǔ qiān

怎么读

【吕祖谦】的意思和解释

【吕祖谦】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1137~1187) 字伯恭,宋金华人。官至直秘阁着作郎、国史院编修,与朱熹、张栻齐名,称为「东南三贤」。其文词闳肆辨博,于诗书春秋,多究古义,学者称「东莱先生」。着有《东莱集》、《东莱左氏博议》等。
【吕祖谦】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学者称东莱先生。
      全祖望(谢山)在〔宋元学案〕中亦指出:「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此处所言吕学,即以东来为代表。
      全祖望有时又把吕学称为婺学;其实婺学在当时可分为三个学派;除吕祖谦外,尚有唐仲友(说斋)、陈亮(同甫)。后人把永康的陈亮,称为永康学派,又称事功派;唐仲友以经世立治本,又称经世派;而金华吕东莱则称之为金华学派,又称性理派。
      祖谦少时性稍偏激,后因病中读〔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我反省,遂终身无暴怒。长从林拙斋(之奇)、汪玉山(应辰)、胡籍溪(胡宪)三先生问学,与朱晦庵、张南轩为好友,讲论探索,学识益加精进。
      祖谦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任太学博士兼史职;后任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着作郎等官职,以疾乞归;淳熙八年七月卒,享年四十五岁,谥曰成。
      〔宋史〕载:「吕祖谦兄弟居明招山讲学,创丽泽书院,四方之士争趋之。」〔宋元学案〕亦载全祖望之言:「明招学者,自成公(吕祖谦)下世,忠公(吕祖俭)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其与岳麓之泽,并称克世。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无考。而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末绝,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
      祖谦为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宋史〕载:「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亦指出:「考正献(吕公着)子希哲、希纯,为安定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荥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弸中别见和靖学案;荥阳孙本中(全祖望称他为大东莱先生,另称吕祖谦为小东莱)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登学案者共十七人,凡七世。」
      综观吕氏家学,特点有如下述:
      第一,不名一师,不私一说:此从吕希哲开始就是如此,希哲做过宋哲宗的侍讲,他初学于焦千之,为庐陵(欧阳修)之再传;已而学于安定(胡瑗),学于泰山(孙复),学于康节(邵雍),亦尝学于王介甫,而归宿于二程;集益之功,至广且大。至吕本中时,此种不名一师、不私一说的治学途径,已形成家风。全祖望谓其自元佑后,诸名宿如刘安世、杨时、游酢、陈瓘、尹焞及王苹之徒,皆尝从游,强调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至吕祖谦,除上面提到他的三位老师外,中进士后又与张栻、朱熹、陆九渊、陈亮等为友;此不名一师、不私一说之家风,使吕祖谦的思想带有调和折衷各派思想的色彩。
      第二,深受佛学影响:〔宋元学案〕载吕希哲「晚年曾学佛」,「更从高僧游,尽究其道」;并企图调和儒佛二家学说,认为「佛氏之道,与吾圣人吻合」,可「斟酌浅深而融通之」。吕本中亦「溺于禅」,全祖望指出乃承袭「荥阳之遗风」。至吕祖谦虽曾对佛老有所批评,但他在〔易说〕中曾谓:「知此理,则知百年之嫌隙可以一日解,终身之蒙蔽可以一语通,滔天之罪恶可以一念消。」很明显也受到禅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吕氏家学,仿似儒家思想为宗,尤其着重孔孟学派所强调的治心养性、穷理尽性、正心诚意等学说;祖谦思想,亦以此为重点。
      第四,吕氏家学主张多留心古人之言行及典籍,用来涵养自己之德性,此即所谓「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并涉猎古今历史文献,如主张「言性命必究于史」,从吕祖谦所着〔春秋左氏传续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左氏博议〕等书,可以看出他「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
      在本体论方面,祖谦把理或天理看作是无所不在、永恒存在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同时他又把天理与天命结合,认为一切莫大于天,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受天的约束与支配,从一理流通引申到天人无间,合而为一。
      祖谦根据天人无间的观点,又把心、性、天、帝联系起来,推论到心即道,心即天,心即神,把心看作就是世界的本体;这与陆九渊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若合符节。
      此外,他又就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一语加以阐发,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圣人心中,将圣人之心看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知的。他把客观的天理与主观的人心联系起来,也就是要把朱陆两派的思想调和起来,实质上他的心说仍有偏向陆九渊的心学的迹象。但在理与气的关系上,他又接受了永嘉学派的观点,认为理之偏与全,是由气来作决定的。
      在认识论方面,他主张自存本心和反求诸己,保养好先天固有的良知良能,这与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是相同的。
      在人性论方面,他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另外,他又接受了张载和二程气质之性的观点。他指出:「性本善,但气质有偏,故才与情亦流而偏耳。」
      祖谦分析道心与人心时,认为道心是善心,亦即本然之心,他把它称作「内心」。人心则为私心,是与气质之性相应的,他把它称为「外心」;主张天理和人欲是紧密相联的,天理虽有时为私欲所蔽,但天理最终必复,虽穷凶极恶之人,也能改过迁善。
      在仁义礼智四端方面,祖谦特别注重「仁」与「礼」,强调要行仁复礼,必须居敬存诚,专心致志进行内心修养。
      祖谦治学,与空谈道德性命的道学家不同,他提倡治经史以致用,注重国计民生。晚年他与倡导「事功之学」的陈亮相知,互相切磋,友情极为深厚。祖谦认为学者应以务实躬行为本,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他对历代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等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制度,都做过一番研究考察,写成〔历代制度详说〕一书。
      祖谦研究历史,是要从史事的本末源流和盛衰成败的前因后果中,取得借监;他在〔春秋左氏传说〕中指出民心的重要,在〔东莱书说〕中指出「国之根本,全在小民,其兴其亡,不在大族,不在诸侯,不在奸雄、盗贼,止在小民之身」。在封建帝王统治的时代,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国家兴亡在于民心,实在是很了不起的见解。

--作者:程运

【吕祖谦】 图片鉴赏

吕祖谦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