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顏回

拼音

yán huí

怎么读

【颜回】的意思和解释

【颜回】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也作「颜子渊」、「颜渊」。
【颜回】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生平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但是孔子门生中,最有聪明才智的虽不是颜渊,而当以子贡等人为代表,但颜渊以德行修为取胜。他在与孔子谈论志向时,曾说:「愿无伐善,无施劳。」。  颜回小于孔子30岁。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孔子所最爱的学生,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列于孔门德行科,后世称为复圣。年29发尽白,32岁卒,孔子哭之恸,曰:「天丧予!天丧予!」葬于曲阜东南20里,其地称为颜林。

历代追封追谥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论语中的颜回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之言,颜子一闻即悟,所以孔子曾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既然一听就能完全领会,便只喜悦于心,不再发问。既无问题,孔子便不再发挥,而在座的其他弟子不能获益,因而孔子的教化不能普益他人。所以说:「回也,非助我者也」。这是孔子所作的反面文章,言外之意,则是赞美颜子悟性极佳。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其父颜路请求以孔子之车为之椁。椁是棺外的套棺。古注以为颜路请将孔子的车子出卖,以资买椁。也有注者认为不是卖车买椁,考据甚繁。孔子未许可,并对颜路说明,人子虽有才与不才之异,但在其父各言其子则同,我子鲤死,有棺无椁,当时我未尝卖车为他作椁,因我有时要随大夫上朝,不可以步行。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虽不作大夫,但国家有大事,仍然上朝,故谦言:「从大夫之后。」颜路之请,或因礼制不合,所以孔子不许。其他原因,古注所说不一,存疑。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伤痛之声。天丧予,即是天丧亡我。伤痛之极,所以连说两句。孔子尝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又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来此世间,是由天命以自尧舜至周文的道统,教育人民。在其三千弟子中,颜子最能了解孔子之道,他听孔子与言终日,不违如愚。他在孔子的心中,是道统的继承人,是圣教的辅佐者。颜子一死,孔子遽失辅佐,道统无人继承,天下苍生将如之何。因此,有天亡我的感受,所以发出如此悲痛的叹息。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孔子到颜家吊哭,哀伤过度。集解马融注:「恸,哀过也」。随行的诸弟子对孔子说:「夫子恸矣」。孔子恸而不自知,经弟子提醒,故先疑问;「有恸乎」。既而一想,确是过于哀伤,便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人」当「此人」讲,即指颜子而言,意思是,不为颜渊恸,当为谁恸呢?由前章「天丧予」,可以了解此章「哭之恸」的悲心。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子的师兄弟要以厚礼葬颜子。孔子不许可,但未能阻止,因此感叹说:回,待我如父,而我不得待你如子,使你的丧葬不合礼,这不是我,而是由你的师兄弟所使然。礼记檀弓上篇记载,子游问丧具,孔子答以「称家之有无」,家里富有,也不能踰礼厚葬,无财则不可以备礼。颜子家贫,又未出仕,厚葬便不合礼,孔子不许可,实为爱之以德,奈因颜子之父颜路作主,师徒虽如父子,毕竟不是父子,终于不能止其厚葬,所以自歉而又责备门人。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在匡,被匡人围困,后虽脱险,却与弟子失散,颜渊落在后面,最后才赶上来,孔子一见便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老师在,弟子怎敢死。」孔子知道颜子不会死,「吾以汝为死矣」是一时欢喜的反义语。颜子说「子在」,也是知道孔子不会死,所以说「回何敢死」。孔、颜师弟相知之深,由此可以想见。

参考资料

【颜回】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颜回字子渊,孔门弟子。据〔史记〕记载,颜回鲁人,少孔子三十岁,与父亲颜路同为孔子的学生。颜回最受孔子器重,司马迁说:「七十子之徒,仲尼独称颜渊好学。」颜子在孔门四科中列于「德行」之科,而名居十哲之首。历代帝王于孔子外特别尊崇颜子;元文帝至顺二年(1331),加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故后世尊称颜子复圣。
      颜子终日陪侍在孔子身边,聆听孔子的教诲,没有一句问难的话,彷佛是个愚人。但观察他私下的议论,又能畅所欲言,发挥孔子的意旨,可见其闻一知十,胸中了然明白老师的意旨,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孔子最称道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如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颜回都能身体力行做到。宋儒程伊川所作〔颜子所好何学篇〕中说:「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 ,不以贫寠累其心 ,而改其所乐也。」又说:「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另程伊川又提到:「昔受学于周茂叔(即周濂溪),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朱熹注云:「程子之言,引而不发,盖欲学者深思自得之。」这里孔颜之乐相同,均是指乐天知命之乐,安贫乐道之乐。这种乐不由知解而得,而是要由真实生活中、道德实践中体验而得。一个执德不宏信道不笃的人,是无法体味的。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特别称赞颜子「不迁怒,不贰过」。孔子并不要求他的弟子十全十美,一生均无过失,亦并不禁止别人有喜怒之情,他觉得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已经是了不起的修为了。如〔易传.系辞下〕记载孔子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一般人犯了过错,当时也能深切悔悟,但过些时又往往重犯旧过,甚至诿过别人,迁怒别人,颜子在德行上能够微有小过错,便能知道,知道后便不再犯,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孔子认为颜子所以能有这种德行修养,主要的原因是他能「择乎中庸,服膺弗失」,并且能做到 「三月不违仁」。所谓中庸,照程伊川的解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颜子能够择手中庸,服膺而弗失,所以才能做到三月不违仁。另朱熹注释:三月不违仁,所说的三月,代表很久的意思。又说:仁者,心之德。心本无有不仁,但为私欲蒙蔽时,则虽有此心,而无此德,便是「违仁」。其他的人则或日一至仁;或月一至仁,造其域而不能久,而颜回则能做到久不违仁的修养。
      〔论语〕中记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里「无伐善」的意思是不炫耀自己的才德,惟求备其在我;「无施劳」的意思是不夸张自己的功绩,惟竭力为人服务。颜子表现能「无私」而「尽己」,孔子则能做到使老者养之以安,对朋友交之于信,对少者怀之以恩。孔子所言之志是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孔子是从天理发现处言志,颜子则从性分上言志。孔子做到不思不勉,安然行仁,颜子则只做到不违仁。惟〔二程遗书〕中程子的意见:孔子所言志,一般人不可几而及,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
      颜子在政教方面有远大的抱负,亦有行道于世的才德,惟世衰道微,明主不出,不能使颜子施展抱负,康济天下,是很遗憾的事。〔论语〕中孔子特别称赞颜回能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即是指颜子与他自己能做到行藏兼宜,得志则泽加于民,行道求世,兼善天下,不得志,期能修身见于世,独善其身。
      颜子一生始终随侍孔子;畏于匡,过宋,厄于陈蔡,颜子均随侍左右。孔门七十子之徒皆身通六艺,各有所成;而孔子独称颜子最好学,最有才德。可惜颜子只活了四十一岁,如天假以年,颜子的造诣应该是无可限量的。
      颜渊死,孔子哭之恸,有天之将丧斯文之感叹。颜子既卒,同门欲厚葬之,其父颜路请卖孔子之车以之为颜子置椁,孔子以为不合于礼而不同意,并不是孔子舍不得卖掉车子;但群弟子因与颜子情谊极深,仍予厚葬,孔子亦能不为己甚,不坚持自己的原意而能兼顾情义,各当其可,于此可见孔门师生情谊之深厚。(参见「颜氏之子」)

--作者:程运

【颜回】 图片鉴赏

颜回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