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王韜

拼音

wáng tāo

怎么读

【王韬】的意思和解释

【王韬】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1828~1897)字紫铨,号子九、仲弢、弢园,别号天南遯叟,清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曾游欧洲和日本,并在香港创循环日报,提倡洋务,要求变法,为我国第一位政论记者;又将四书五经译为英文,圣经译为中文,对中西文化交流贡献甚大。光绪间返国,主讲上海格致书院。着有弢园诗文集等。
【王韬】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王韬(1828~1897)字紫诠、子潜,号仲弢,又号南大遁叟;清江苏长洲人。十八岁入新阳县学,成秀才,但至南京参加乡试未中;二十一岁至上海为英国伦敦会教士麦都里聘为墨海书馆中文编辑,与数学家李善兰交往密切。三十三岁时曾暗助太平军,事泄后避居上海英国领事馆;三十五岁引渡至香港,帮助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十余年,译有〔书经〕、〔诗经〕等,其间在四十岁时曾随理雅各至英国二年,助译〔易经〕、〔礼记〕,并趁便游历欧洲诸国,广泛接触到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有深刻变化。四十五岁出版[普法战记],获得熟谙洋务的名声;四十六岁时由伍廷芳赞助,与黄胜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认为「变古以通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十八岁出版小说〔遁窟谰言〕及〔瓮牖余谈〕,是记述外国和太平军时事的书;五十二岁出游日本,着有〔扶桑游纪〕。五十七岁定居上海,并获聘为格致书院的院长,帮助傅兰雅博士办学,发展科学教育,在应用科学领域为中国近代化打下基础。
      王韬为清末改良派学者与报刊创办人,其最重要着作为五十五岁时在香港出版的〔韬园文录外编〕,系选录他多年来在〔循环日报〕上论说的精华而成;他的书信集〔韬园尺牍〕也很重要,其中提出许多改革主张,赞成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过他基本上仍属中体西用的思想,强调「变其外不变其内」,坚持孔子之道是万世不变的,虽然「器则取诸西国」,但是「道则备自当躬」。他认识到西方「器械造作之精,格致推测之妙」,可是却以为中国决不能行,可行的只有火器用于战,轮船用于海,及语言文字以通彼此之情。因此,「由本以治末」是洋务之纲领,而本根所系则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儒家基本德目。
      关于变法自强,他指出当时中国所当变者有取士、练兵、学校、律例四项;其中有两项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首先在取士方面,他主张讲究有用之学,将文科分成两类:第一类是选拔有道德的人,由「乡举里选」产生,不必考试;第二类要考试的则分为十科,分别是:经学、史学、掌故之声、词章之学、舆图、格致、天算、律例、辩论时事、直言极谏。由此可见,他已将道德和才能分开,并纳入西学三科。其次,在学校方面,他主张分为文学、艺学二类;前者是「经史、掌故、词章」之中学,后者是「舆图、格致、天算、律例」之西学。此外,他并主张国家应另设军事学校以肄习水师武备,教以司炮、驾舟、布阵、制器,而各省、郡、川、邑则应由国家设立文、武学垫,以为训习之所。
      为了减缓接受西器的阻力,王韬采取「西器源出中国」的立场,提出文字、礼乐、制度、天算、器艺等都是由中国而流传及外;认为世界有归于大同之势,中国要吸入西方的长处,而中国也应把三纲五伦向世界推广。不仅如此,王韬对西方议会政治的本质认识亦颇为正确,值得注意;他强调学习西方不当止于船坚炮利的层次,还要师法他们「上下一心严尚简便」之处,认为西方「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而在君民共主制下「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即使「君可而民否」仍不能实行。不过王韬并未直接主张君主立宪制,或许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
      总上可知,流亡海外多年,且身兼报人及教育家身分的王韬,在教育方面的各项改革主张,仍是相当突出及进步的。

--作者:陈章锡

【王韬】 图片鉴赏

王韬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