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司馬光

拼音

sī mǎ guāng

怎么读

【司马光】的意思和解释

【司马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哲宗初,入朝为相,罢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卒赠温国公,諡文正,世称为「涑水先生」。着有《资治通监》、《稽古录》、《涑水纪闻》等。
【司马光】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生平

【大纪元2月24日讯】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由他编着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着作。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着,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乾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特色、作品

为了实现着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他的儿子深受启迪。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在文中他明确指出:


其一,不满于奢靡陋习。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他非常痛恶这种糜烂陋习,为此,他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节俭美德。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慾。君子寡慾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慾。君子多慾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慾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他曾对儿子说过: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糜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参考资料

【司马光】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北宋陕西夏县涑水乡人,学者称涑水先生。光年七岁,即凛然如成人,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没水中,光持石破瓮,儿得活,京洛间尽传其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时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日:「君赐不可违」,乃簪其一。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直秘阁、开封府推官。未几,同知谏院,进三劄子:其一论君德,曰仁、曰明、曰武;其二论治道,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其三论练兵,曰务精不务多。又进五规:曰保业、曰惜时、曰远谋、曰谨微、曰务宽。仁宗皆纳之。始帝不豫,国嗣朱立,人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时光为并州通判,闻而继之,疏三上,且贻书劝范镇以死力争;帝感悟,曰:「送中书。」司马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皆拱手曰:「敢不尽力。」不久,诏立濮王允让之子宗实为皇子;进知制诰,固辞,改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如谏院。及神宗用王安石为相变法,光与王安石原为至友,至此为国事与王安石争辩不合,尝规其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并谓:「介甫(安石)文章节义,颇多过人,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而王安石则答以:「受命于人主,让法度修之朝廷,以授之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为善,上乃欲变此,而其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光曾三次致书相劝,仍不接受,二人遂绝交。
      熙宁三年(1070)二月,神宗任光为枢密副使,凡上六次劄子坚辞不受,力求外任,乃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到任后,仍上奏乞免永兴里路青苗役钱;次年,徙知许州,又辞,坚请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移住洛阳,专心修〔资治通监〕,自是绝口不论朝政。
      元丰八年(1085),神宗崩,六皇子煦立,是为哲宗,时年十岁,太皇太后高氏(英宗后)及宣仁太后同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相,并用吕公着;是年七月,罢保甲法,十一月罢方田法,十二月罢市易法及保马法;元佑元年(1086)三月,诏详定役法,八月诏常平依旧法,罢青苗法。至是,光已尽改熙宁、元丰法度。
      时与司马光同党者有吕公着、范纯仁、范祖禹、苏赋、苏辙、刘安世、李常、吕大防、王岩叟、刘挚等人,称为旧党;新党如吕嘉问、邓绾、蔡确、范子渊、章淳、李定等,均黜退。然不久旧党内部以意见不合,又分成朔派、洛学、蜀派三派:洛学以程颐为首,其门人有司谏贾易,左司谏朱光廷辅之;蜀派以苏赋为首,殿中侍御史吕陶等为辅;朔派则以光为代表,刘挚、王岩叟、刘安世属之。熙丰用事之臣,自元佑以来对旧党颇多怨恨,阴侍间隙,旧党既分裂,遂群起而攻;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以苏辙反对而止。
      元佑八年(1093),太后崩,哲宗亲政,改元绍圣,杨畏叛吕大防,称述熙宁、元丰政事,哲宗遂以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凡元佑所革,如免役法、保甲法等,皆复之;又立市易法,诏进士专习〔三经新义〕,并除〔字说〕之禁。
      先是熙宁年间,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其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即妇人孺子亦知其大名;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所至民遮道聚观,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及为相,两宫虚己以听,言行计从;光亦感知遇之恩,欲以身殉社棱,宾客悯其体蠃,谓宜少节烦劳,光日:「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元佑元年九月卒,享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临其丧,禭以一品礼服,赙特厚,赠太师、温国公 ,諡文正 ,赐碑曰「忠清粹德」;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五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
      司马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兄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师其学,化其德,有不善则曰:「君实得无知之乎?」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
      司马光虽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亦仅言新法不便,而未尝攻安石之学术、诋及其私德。元佑元年四月,安石卒于江宁,光致吕晦叔(即吕公着)书,盛称其文章节义过人,并力请朝廷优予抚恤。另朝廷敷赐安石太傅时,敷文为苏东坡手笔,东坡誉之为「希世异人,学贯千载,卓绝之行,风动四五」。司马光、苏赋为排安石最力者,而对之称誉备至,由此也可见北宋之党争,乃为国事而争,与南宋之挟私怨而争有异。
      司马光着有文集八十巷,其他着述二十种,五百余卷;其中最重要之着作为〔资治通监〕。
      司马光编着〔资治通监〕一书,先后费时十九年(1066~1084),助修人员有刘恕、刘放、范祖禹三人;另其子司马康则检阅校对其文字。此书于元丰七年十二月完成,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公元959),修成二百九十四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巷;另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途;为〔考异〕三十巷;合为三百五十四卷。
      梁启超说:「司马光的〔资治通监〕,价值不在〔史记〕之下,他的贡献,全在体裁的创作。自荀悦作〔汉纪〕以后,袁宏作〔后汉纪〕,干宝作〔晋纪〕,都是断代的编年体,到〔资治通监〕才通各代成一史。由许多史家分担一部,由司马光综合起来,简繁得宜,很有分寸,文章技术,不在司马迁之下。先头作了长编,比定本多好几倍,后来又另作〔考异〕,说明去收的来由,作〔目录〕,提挚全书的纲领,体例极完备,〔考异〕的体例尤其可贵。我们学古人着书,应学他的方法,不应学他的结果。固然〔考异〕的方法,司马光也运用得不曾圆满,我们还可以纠正,但不相干,只要他能创作这种方法,就已有莫大的功劳。自有此法以后,一部史书着成,读者能知道他去取的原因、根据的所在。所以司马光在史学上的地位,和司马迁差不多相等。」又说:「其所经纬规制,确为中古以降一大创作,故至今传习之盛与史汉培。后朱熹因其书稍加点窜,作〔通监纲目〕,窃比孔子之〔春秋〕,然终莫能夺也。光书既志五代,后人纷纷踵而续之,卒末有能及光者。」由此可知司马光实领导宋以下近千年之史学;其在史学上的功迹,已可永垂不朽。
      绍圣之初,新党再起执政,御史周秩论司马光诬谤先帝,章惇、蔡卞请发家断棺,诏夺赠諡,仆所立碑,追贬其官职为崖洲司户参军;徽宗立,复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复降正议大夫。蔡京并撰奸党碑,今郡国皆刻石;长安石工安民辞曰:「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不忍刻也。」府官欲加罪,泣曰:「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后世。」闻者愧之;靖康初,还赠諡;建炎中,配享哲宗庙廷。

--作者:程运

【司马光】 图片鉴赏

司马光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