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龍飛鳳舞

拼音

lóng fēi fèng wǔ

怎么读

近义词

笔走龙蛇、鸾翔凤翥

【龙飞凤舞】的意思和解释

【龙飞凤舞】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一) 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语本南朝梁.武帝〈草书状〉。后亦用「龙飞凤舞」形容字迹潦草零乱。(二) 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语本宋.岳珂《桯史.卷二.行都南北内》。
典源
(一) 南朝梁.武帝〈草书状〉(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六.武帝》引)厥体难穷,其类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1>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2>龙。

(1) 婆娑:委婉曲折。娑,音ㄙㄨㄛ。
(2) 蟠:音,ㄆㄢˊ。盘伏、盘曲。(二) 宋.岳珂《桯史.卷二.行都南北内》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舆之气,锺而为吴,储精发祥,肇应宅纬。负山之址,有门曰朝天,南循其陕为太宫,又南为相府,斗拔起数峰,为万八盘岭,下为钧天九重之居,右为复岭,设周庐之卫止焉。旧传谶记1>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骞2>凤舞到钱塘。山明水秀无人会,五百年间出帝王。」钱氏有国,世臣事中朝,不欲其语之闻,因更其末章三字曰「异姓王」,以迁就之,谶实不然也。东坡作〈表忠观碑〉,特表出其事,而谶始章。

(1) 谶记:预言未来的图录、文字。谶,音ㄔㄣˋ。
(2) 骞:音ㄑ|ㄢ,飞起。
典故说明
(一) 草书为中国书法的一种书写字体,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大约起于汉代。草书初创时称为「章草」,是将隶书简省点画,保存波势,草率写成,但字字分离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将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于是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南朝梁武帝,名萧衍,博学能文,并擅长书法,曾作〈草书状〉一文,对草书变化多端的体态赞叹有加。他形容草书笔势婀娜时如柔弱的柳树,耸峙挺拔时如摆动的长松,婆娑委曲时如飞舞的凤,宛转周折时如蟠伏的龙,文云:「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后来「龙飞凤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书法笔势飘逸,或形容多姿形容字迹潦草零乱。
(二)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与潜县交接处,有东西两峰,峰顶各有一池,左右相对,池水清澈冷冽,故名为「天目」。宋代岳珂《桯史》中引录了一段其他典籍对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骞凤舞到钱塘。」「钱塘」指的是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县城以南;「两乳」则应指天目山的东西两峰。这两句话描述了天目山气势之奔放,峰峦起伏,蜿蜒至钱塘江。后来「龙飞凤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
书证
  • (一)
  • 01.《老残游记.第九回》:「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写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二)
  • 01.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二)
  • 02.《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罗学究拭土辨认,乃是四句谶语,道是:『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
词典附录
  • 常用题辞表:用于祝贺人书法比赛获胜的贺辞。形容笔势生动活泼。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 凤舞,萃于临安。亦作凤舞龙飞。形容笔势生动活泼。老残游记˙第九回:草书写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亦作 凤舞龙飞。
【龙飞凤舞】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也作「凤舞龙飞」。形容笔势生动活泼。《老残游记.第九回》:「草书写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也作「凤舞龙飞」。
【龙飞凤舞】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形容笔势生动活泼,后亦用来谑称人的笔势凌乱潦草。
      【造句】他的草书龙飞凤舞,不愧是书法名家。
【龙飞凤舞】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1.出处

天目山前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宋.钱严《吴越备史》引郭璞《临安地志》)

2.语译

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礡,如龙飞腾,如凤飞舞。现多指书法笔迹生动活泼,雄奇奔放

3.故事内容

4.近义、反义词

相似

笔走龙蛇、鸾翔凤翥

相反

5.造句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龙飞凤舞,气势非凡

【龙飞凤舞】 图片鉴赏

龙飞凤舞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