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邵雍

拼音

shào yōng

怎么读

【邵雍】的意思和解释

【邵雍】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1011~1077)字尧夫,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精先天象数之学。寓洛四十年,称所居为「安乐窝」,卒諡康节。着有《先天图》、《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邵雍】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生平

邵雍(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宁十年),享年67岁。邵雍生于河北范阳,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諡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事迹

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宋史.邵雍传》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邵雍的根基过人,能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他自成一家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若指掌。《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着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着作共十余万言。

邵雍对易经极有研究,开拓了「像数」学的领域,他「探迹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继承并发扬了陈抟的「周易先天图说」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朱熹则认为邵雍传自陈抟,陈抟亦有所承传:“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

邵雍说: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演之以万,穷天下之数而复归于一。

邵雍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隐居洛阳,着书教学,与司马光、二程、吕公着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 朱熹对《皇极经世》极为推崇,将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


评价

《宋史.邵雍传》称:“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程颐在《邵雍节先生墓志铭》中说:「(邵雍)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不事表暴,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汗,清明洞彻中外……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于人。」

朱熹说:“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

【邵雍】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先世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曾祖邵令,以军职随从宋太祖部下,始移居衡漳(今河北省曲周、肥乡间);祖邵德新,父邵古,皆隐居不仕。雍自幼随父居洛阳,刻苦自学,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吾独未及四方。」于是踰河、汾,涉淮、汉,周游齐、鲁、宋、郑之墟而始还。时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授以河图、洛书、先天象数之学,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多所自得,蓬荜瓮牖,不蔽风雨,而怡然自乐。
      时富郑公(弼)、司马温公(光)等退居洛阳,集资购圆宅一座,供雍居住;出则乘一小车,一人挽之,任意所适,士大夫闻其车音,争相迎候;雍遇人无贵贱贤不肖,一接以诚,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喜其真,久而益信服之。邵雍虽不居官职,与富弼、吕公着、祖无择等常诗酒唱和,与王安石之弟王安国也常有往还。
      嘉佑中,仁宗诏举遗逸,王拱辰引荐邵雍,辞不赴;熙宁初(神宗),复求逸士,中丞吕诲荐补颍州团练推官,仍固辞不就。从其送友人赴任时所写「方今路险善求容」,以告诫友人提防仕途险恶,及在〔击壤集〕中发出「天道不难知,人情不易窥」的感叹,并对张子房的那种「功成、名遂、身退」、「曲则全」、「能始又能终」的思想加以称许,可以看出他饱历世情后,抱持着一种守身避世、明哲保身的思想。
      邵雍的着作有〔皇极经世书〕和诗集〔伊川击壤集〕近百万言,明徐必达编的〔邵子全书〕中尚收录有〔渔樵问对〕、〔无名公传〕、〔自传〕及〔洛阳怀古赋〕等;其中〔皇极经世书〕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皇极经世」的涵义,依其子邵伯温的解释是:「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止之谓经,至变之谓世。」关于〔皇极经世书〕之主要内容,邵伯温又说:「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阴阳之消长,古今之治乱,概然可见矣。故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焉。」由此可见,邵雍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包罗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思想体系,并企图找到贯串整个体系的最高法则,且申言如能掌握此一体系与法则,就可上知宇宙,下应人事而不疲。正如清代学者王植在所着〔皇极经世全书解〕卷首所说:「皇极经世,邵子以名其书也;观物,以名篇也。着书何意?书之名即书之意也。」又说:「言治道则上推三皇,所谓『惟皇作极』,故曰皇极也。经纬组织之谓经,曰元、曰会、曰运,皆世之积,故以元经会,以会经运,皆以经世也。以皇极经世,而曰观物,非以皇作极,则非所以经世也,非以皇极经世,非所以为观物也。非旷观万物,则非所以为皇极之经世也。邵子之言,往往自解之矣。」
      以上邵、王二说,虽对「皇」、「极」的解释不同,对「经世」的解说则均认为指的是治理人世、经世致用。
      邵雍在宇宙论方面,仍根据〔易传〕,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存在于太极之中;而天地即太极之全体,动静即太极之妙用。他又指出,「先天之学,心法也;万化万事生于心。」这里所说的「心」,并不专指人心,是指作为天地之心而位处于中的「太极」。
      在性理学说方面,见于他所着〔观物内篇〕。他说:「〔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所以能处理性者,非道而何?」
      在〔观物外篇〕中又说:「天使我有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在邵雍的思想体系中,他所谓「物之理」,就是他所编造的象数系统;而所说的「物」,指被太极或道创造出来的东西。
      在〔观物篇〕中,他又提出不「以我观物」,要「以物观物」;只有「以物观物」,才能发现道生天地。因为天地也是被道创造出来的万物的总称,而「道」或「太极」,则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在人生哲学方面,他认为世道险恶,人心叵测,对世道人心采取愤激、悲观的看法。
      在历史哲学方面,他认为治世少,乱世多,君子少,小人多;而执政者行仁政与不行仁政是王朝兴废的关键。
      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他主张务实,反对空谈;并提出「权」与「变」的思想。他在〔观物内篇〕中说:「夫变也者,吴天生万物之谓也;权也者,圣人生万民之谓也。非生物生民,乌得谓之权变乎?」又说:「三皇同仁而异化,五帝同礼而异教,三王同义而异劝,五伯同智而异率。」以及「道、德、功、力者,存乎体者也,化、教、劝、率,存乎用者也。体用之间,有变存焉。」又说:「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以德教天下者,天下亦以德归之。」与近代社会政治思想,若合符节。
      在教育目的方面,邵雍主张学为圣人。他说:「圣也者,人之至者也;人之至者,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世观万世者焉;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其能以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者焉。」
      在教育方法方面,主张:「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又说:「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并主张:「读书须穷理。」「欲穷理,必读四书。」「心须专一,专一即不分,不分则能应万物。」此外尚强调「思虑一萌,鬼神知之矣,故君子不可不慎独。」
      邵雍卒于熙宁十年,享年六十七。元佑中,赐说康节,此从欧阳文忠公子欧阳棐之议:「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实为邵雍人格之写照。咸淳初,从祀孔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雍高弟吕希哲、吕希绩、吕希纯、王豫、张岷、李吁、周纯明、田述古、尹材、张云卿,私淑晁景迂、陈瓘等,〔宋元学案〕中均有传。

--作者:程运

【邵雍】 图片鉴赏

邵雍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