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理性主義

拼音

lǐ xìng zhǔ yì

怎么读

反义词

经验主义

英语

Rationalism

【理性主义】的意思和解释

【理性主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一种哲学思想,盛行于欧洲大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反对权威,主张凡事要用理性来判断,而此种能力是天生的,并非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比诺莎、德国的莱布尼兹。
【理性主义】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理性主义(哲学) 于2011 年3 月14 日查阅。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中的一派),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像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并非由当时的哲学家,而是后人作出了区分。事实上,有时两者之间的区分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显着。三位主要的理性主义者都认同经验科学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在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学的理论上更接近笛卡儿而不是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和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tz)。尽管这种区分在-{}-着书立作时很有必要,他们在哲学本身来说不是非常有用。

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知识。最典型的持这种观点的是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在他们试图解决由笛卡儿提出的认知及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使理性主义的基本方法得以发展。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都认为原则上所有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单纯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们也承认现实中除了数学之外人类不能做到单纯用推理得到别的知识。

笛卡儿的理论相对来说更接近柏拉图,他认为只有一些永恒真理(包括数学以及科学的认知及形而上学基础)可以单纯靠推理得到,其余的知识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必要的科学手段。更准确地说笛卡儿是一位重视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者,是一位重视科学的经验主义者。

伊曼努尔·康德|康德开始时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但是经过休谟(David Hume)的“将他从沉睡中唤醒”的着作(人类理解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义者以及经验主义者的综合体。

现在“理性主义者”表达一种人类行为应该由理性所支配的观点(这种观点被欧洲理性主义者以及类似的经验主义者所认同)。

目录
唯理主义者

唯理主义是哈耶克(Frederich von Hayek)经常使用的概念,主要用以指代过分强调理性的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流派。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完全认知世界。如果片面强调人的理性,而忽视实际,必然导向听起来美妙,却不可实行的乌托邦。认为人可以获知如总需求的具体数值,计算出精确的社会总供给,从而编制生产计划,废除市场、实行计划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唯理主义结论。哈耶克认为,以计划经济、政府干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潮是典型的唯理主义。他称之为“致命的自负”。

双方曾在二十世纪初进行多次论战。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坚定相信任何人理解世界,他们第一个需要理解自己。并且唯一的模式是用合理的想法。苏格拉底没写他的任何想法,但是他在与其他人的讨论过程中,通常先问一问题,与其讨论者则给一个答案。苏格拉底于是继续问问题,直到全部冲突被解决,或者直到讨论者承认他不知道答案(他的大多数讨论以此结束)。苏格拉底没声称知道答案,但是关键地并且合理地接近问题的能力并不因此而隐没。

参考资料

勃兰特·罗素 《西方哲学史》弗雷德里克·冯·哈耶克 《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波普尔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外部连结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ntry on Rationalism vs. Empiricism




以上资料来源

【理性主义】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理性主义原有三义:一是认为凡经宗教而非以理性说明的均应排除;二是认为理性是知识的独立来源,与感觉不同,有最高的权威;三是在哲学领域中,探讨某些基本概念,用演绎法导引出哲学的其他内容。在这一方面,首先是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说明了方法,继之为斯宾诺莎(B. Spinoza, 1632~1677)及莱布尼兹(Gottfried W. Leibniz, 1646~1716),后由吴尔夫(Baron Christian von Wolff, 1679~1754)详加说明而定形。
      笛卡尔强调思维的方法,以清楚明白为真理的指标。以为应用数学方法,无论是原本的,或是导引出的真理,可以达到某些真理或科学的终点。由是认为理性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人的心灵具有天生的认知能力,能主动摄取知识,而非被动吸收,因之,知识须靠理性的天生能力获得,而不能从感官经验得到。理性主义不仅主张人先天的理性,更预设天生观念(innate idea),即所谓的认识法则;因此,理性主义者强调人的理性,天生的认知法则,并认为天生的认识能力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因其具普遍性,所以可应用于所有存在的事物;因其具必然性,所以可以找到绝对的真理。总之,理性主义认为如果人能善用理性,就能获致真的和对的知识;运用理性可洞察事物的真象,而不致受到瞬息万变、含混不清的感官经验所蒙蔽。由理性而得的知识是永恒不变的,而由感官得到的经验则是变动不居的。
      理性主义虽然承认人的心灵是由认知、情感及意志所构成,不过认知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情感及意志系受认知所控制,亦为认知的结果。因此,理性主义认为要透过抽象思考及演绎推理的认知能力,来获得真实的知识。能充分运用理性的人,就是理想的人,而一群理性的人结合的社会,就是理性的社会;也就是说,由理性指导的个人,其行动目的和方法,也合乎理性的目的和手段,如是便可达成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种观点,理性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即是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发挥先天的理性,教育活动就是由理性规划的活动,俾益于实践理性的生活。
      理性主义应用于神学问题的探讨,则以人的理性为标准去判断信仰及启示,而不承认超过理性的任何奥秘特质,因而形成所谓神学理性主义(Theological Rationalism)。理性主义在伦理学的探讨上,忽视人心灵中感情与意志,而重视理性的认知,因此,认为人的道德态度系由认知及对善的知识所决定,而形成所谓的伦理理性主义(Ethical Rationalism)。
      总之,理性主义仅重视心灵中理性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从经验中探求知识的真实性。

--作者:汤梅英

【理性主义】 图片鉴赏

理性主义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