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戒律

拼音

jiè lǜ

怎么读

【戒律】的意思和解释

【戒律】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宗教徒所守的法规。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称为「戒条」。
【戒律】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教徒所遵守的法规。
      【造句】受戒的人必须严守戒律。
【戒律】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戒律有二义:
      1.〔道藏〕分类法十二类中的第六类。〔道藏目录详注·凡例〕:「戒律,如防止六情十恶之例。」
      2.道教用以约束道士行为以防止违反教规的警戒条文。戒也作「诫」,有劝戒、教戒、戒恶之义,律指条规、律令。戒律系借神的名义约束教徒,作为教徒必须遵守的思想与行为准则,违反了即要受神的谴责、警告。〔无上秘要〕卷四十五:「太极真人曰:戒律之为道,威严神妙,恐人不能有心奉,故当秘而不书耳。是以〔智慧经〕篇终,不悉显于未学之士矣。口口相传,将亦何由而泄耶?当其说戒之时,十方天人叉手敬听,鬼神亦礼于所闻,岂可轻而哉。」道教教团十分重视戒律,认为学道不受戒律则无缘得上仙。将戒律看作成仙得道的手段。早期道教即有所谓「道诫」,如〔太平经〕有「不孝不可久生诫」,「贪财色灾及胞中诫」等说法;〔老子·想尔注〕中也有「道贯中和,当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违道诫」之说,并列有想尔九诫。到两晋南北朝,道教开始有了正式的戒律条文,如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至百千万戒等,其中也部分吸收了儒家的纲常礼教和佛教的戒律。唐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戒律者,戒止也,法善也;止者,止恶心口,为誓不作恶也。戒之为义,又有详略焉。详者,太清道本无量法门百二十九条……是也。略者,道民三戒,录生五戒,祭酒八戒,想尔九成,智慧上品十戒,明真二十四成之例是也。」早期道教传戒是公开的,魏晋以后转入秘密传戒。元代以降,全真道教兴起后,丘处机开创传戒制度,恢复了公开传戒,创立了「十方丛林」的制度,广收门徒。清初全真龙门派道士王常月于北京白云观传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戒期百日。明清以来,道教传戒只能在十方丛林宫观中进行,由各地的宫观选送道徒去集中受戒,一次受戒弟子有多达千人的。道教戒律的种类品阶较多,条律有简有繁,一般分为上品戒、中品戒和下品戒,这些戒律根据上中下三品人因材施戒。戒律的主要内容多为道德训戒,旨在规范修道者的行为。现存道教戒律主要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真、洞玄、洞神部的戒律类,比较重要的凡有:〔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三洞众戒文〕、〔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太上老君经律〕、〔老君音诵戒经〕、〔道门十戒〕,全真派有〔全真清规〕,善书性质的有〔太微仙君功过格〕、〔太上感应篇〕、〔阴骘文〕、〔警世功过格〕、〔清规玄妙〕等。另外,〔云笈七签〕、〔无上秘要〕、〔道教义枢〕、〔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等,也都收录了不少的戒律名目或条文。

--作者:李丰楙

【戒律】 图片鉴赏

戒律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