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合】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不謀而合

拼音

bù móu ér hé

怎么读

近义词

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的意思和解释

【不谋而合】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事前未经商量,后来意见作为却一致。语本《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不约而同」、「不谋而信」
典源
《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乃定,其抑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先生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异。昔周立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其势然也。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故王氏之贵,倾擅朝廷,能窃号位,而不根于民。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1>,假号云合2>,咸称刘氏3>,不谋而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城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诗》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鉴观四方,求民之莫。』今民皆讴吟思汉,乡仰刘氏,已可知矣。」

(1) 远近俱发:无论远近,都发兵起事。
(2) 假号云合:起事者像云一般地聚合。假号,指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代称起事者。
(3) 刘氏:指汉朝宗氏。
典故说明
「不谋而合」原作「不谋而同」,见于《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班彪是班固的父亲,为东汉时期闻名的史学家。汉末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二十余岁的班彪避难于天水,依附于反对新莽的隗(ㄨㄟˇ)嚣,并藉机对他晓以大义,希望他能归附汉室。有一次,隗嚣问班彪:「以前周王朝崩毁,战国群雄并起,天下分裂,历经好几代才又归于统一。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认为天下将由谁来统一?」班彪便回答道:「汉室之所以衰亡,是因为成帝当年过度借重外戚势力处理国政,让王氏家族掌握大权,接下来哀、平二帝在位时间又短,所以才会让王莽有机可趁。但王莽虽然取得政权,却没有获得民心,天下百姓其实无不盼望能脱离其统治。十几年来,人心思变,群雄并起,各处好汉未事先商量,就都以恢复汉室为号召。从这里应该可以明显看出,未来将会是谁统一天下。」班彪的这段话,其实就是告诉隗嚣天下仍是属于汉王朝,况且各路豪杰「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这样的形势也是隗嚣所不能阻挡的。后来「不谋而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事先未经商量,而意见、行为却一致,出现「不谋而合」的书证如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即用以描述有二人各自传述其所见之石子冈灵异现象,两人并不相识,但所说的内容却相吻合,干宝藉以强调此说的真实性。
书证
  • 01.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02.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鍼,不谋而合。」
  • 03.清.黄宗羲〈先师蕺山先生文集序〉:「师未尝见泰州之书,至理所在,不谋而合也。」
  • 04.《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以上办法,与该侍郎所陈江南数条,不谋而合。」
  • 05.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古今人下笔,往往不谋而合。」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事先未经商量,而意见?行为却一致。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诗人用意,有不谋而合者。亦作不谋而同。
【不谋而合】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事先未经商量,而意见、行为却一致。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诗人用意,有不谋而合者。」也作「不谋而同」。
【不谋而合】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事先未经商量,而见解一致。
      【造句】他俩的默契十足,做的决定总是不谋而合。

【不谋而合】 图片鉴赏

不谋而合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