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百戲

拼音

bǎi xì

怎么读

英语

Pai Hsi

【百戏】的意思和解释

【百戏】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古代对各种戏、乐的概称。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而南北朝以后,则义同于散乐。参见「散乐」条。泛指各种杂技的表演。唐.刘晏〈咏王大娘戴竿〉诗:「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干妙入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日,赵琮又到长安赴试去了,家里撞着迎春日子,军中高会,百戏试呈。」
【百戏】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百戏」是乐舞杂技的总称,起自秦、汉,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和平民中间;由于包括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
      汉武帝时因国力强大,外国及少数民族的艺人相继来到中原,更丰富了百戏的内容,不但促进文化交流,百戏也更加盛行,表演规模宏大。〔盐铁论·崇礼〕载:「夫家人有客,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而况县官乎!」可见官、民皆以百戏娱乐宾客。而百戏最具规模的仍属皇帝在宫廷招待外国使节的集宴中所表演的。如〔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三年春 ,作角抵戏 ,三百里内皆观。」角抵戏也是百戏中的一种,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又〔汉书·西域传〕载:「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可知汉之盛世时,常有招待外国使者及君长共同欣赏百戏的场面。
      汉代百戏的表演项目十分丰富,规模可大可小,从张衡〔西京赋〕及画像砖等均可了解百戏的大致内容。分项来说有:(1)杂技:寻橦、跳丸、走索等;
       (2)幻术:吞刀、吐火、易牛马头等;
       (3)武打:棍舞、剑舞、刀舞、对打等;
       (4)假形舞蹈:凤舞、鱼舞、龙舞等;
       (5)舞蹈:巾舞、长袖舞、盘鼓舞、建鼓舞等;
       (6)歌舞戏:东海黄公、总会仙倡。上述节目大多来自民间和继承前代传统,如上古的模拟鸟兽、春秋之俳优表演、前代之女乐舞蹈等。幻术则来自西域;诸种表演技巧均富魅力及欣赏价值。南北朝之后,百戏仍十分流行,有时被称为「散乐」,是多种民间技艺表演的泛称。隋唐时代,由于音乐舞蹈已高度发展,而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故百戏、散乐就作为杂伎、幻术等技艺的泛称。元代以后,又因戏曲兴盛,百戏一词渐少使用;唯一些史籍中,为区别其与雅乐、燕乐之不同,仍把各种民间表演技艺泛称为散乐、百戏。

--作者:陈章锡
  • 乐舞技艺总称。是一种综合音乐、舞蹈、武术、特技、幻术及说唱等多种技艺演出形式的总称。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称「散乐百戏」、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称「角戏」或「百戏」。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9)称「散乐」。隋唐(公元581~公元907)时,乐舞机构中有专门从事表演「百戏」之艺人及学生。宋朝(公元960~1279)之「百戏」项目包括:蹴球、踏蹻、藏擫、杂旋、狮子、弄枪、铃瓶、茶 、 龊、碎剑、踏索、上竿、筋斗、擎戴、拗腰、透剑门、打弹丸等类。辽(公元916~1125)时有「杂戏」。元(1271~1368)之后较少使用「百戏」名称。今称其谓「杂技」、「特技」或「技艺」。海峡两岸均在大专或职业学校设有该类科系,并组特技团巡回世界各地演出。
  • 《秦会要.卷九》、《汉书.帝纪》、《教坊记》、《宋史.卷一百四十二》、《辽史.卷五十四》。

--作者:刘凤学

【百戏】 图片鉴赏

百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