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玉石俱焚

拼音

yù shí jù fén

怎么读

【玉石俱焚】的意思和解释

【玉石俱焚】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胤征》。后用「玉石俱焚」比喻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同归于尽」
典源
《书经.胤征》今予以尔有众,奉将1>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2>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崐冈3>,玉石俱焚;天吏逸德4>,烈于猛火。

(1) 将:进行,执行。
(2) 弼:音ㄅ|ˋ,辅助。
(3) 崐冈:指崑仑山,产玉。
(4) 逸德:失德、渎职。
典故说明
《书经》即《尚书》。为上古文献。今传《尚书》有真古文和伪古文两部分。〈胤征〉属伪古文《尚书》。一般认为多抄袭先秦古书的文句,杂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献上的参考价值。据〈书序〉记载,羲氏与和氏历代为日官,负责观察天象四时。至夏帝仲康时,因为沉迷于饮酒而怠忽职守,于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师之前,胤侯做了这篇〈胤征〉来训诫勉励将士们。文中提到:「今天我将要率领你们这些勇猛的将士,前往讨伐失职的羲氏与和氏。你们应该辅助我,一同为天子效力。崑仑山上如果发生大火,美玉和石头都将一同焚毁;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职,对天下百姓所造成的伤害比烈火还要可怕啊!」后来「玉石俱焚」被用来比喻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
书证
  • 01.《书经.胤征》:「火炎崐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 02.《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火炎崐冈,玉石俱焚;黔首相悲,朝不谋夕。」
  • 03.《宋史.卷三八五.萧燧列传》:「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 04.《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
  • 05.《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我陷在『贼』中,原非本意,今无计自明,玉石俱焚,已付之于命了。」
  • 06.《三侠五义.第一一九回》:「若论捉拿奸王,易如反掌;因有仁兄在内,惟恐到了临期,玉石俱焚,实实不忍。」
  • 07.《镜花缘.第二四回》:「女儿既有所见,兼因驸马暴戾异常,将来必有大祸,惟恐玉石俱焚,因此不避羞耻,曾于黑夜俟驸马安寝,暗至他的门首,劝他急速回乡,另寻门路。」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征:火炎崑冈,玉石俱焚。后指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如执迷不降,打破关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既如此,何不乘机反邪归正?朝廷必有酬报。不然他日一败,玉石俱焚。亦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烬、玉石同沉、玉石俱烬、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玉石俱焚】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征》:「火炎崑冈,玉石俱焚。」后指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如执迷不降,打破关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机反邪归正?朝廷必有酬报。不然他日一败,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烬」、「玉石同沉」、「玉石俱烬」、「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玉石俱焚】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比喻不论好坏,一起毁灭。语出《书经.胤征》。
      【造句】她不甘心向恶势力屈服,终于选择了这个玉石俱焚的结局。
【玉石俱焚】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玉石俱焚

目录

出处

尚书 胤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故事

大火燃烧了昆冈山,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

解释

比喻不论好坏,都同归于尽。

词义

近义词

同归于尽、玉石同沉、芝艾同焚

反义词

安然无恙、毫发无伤

造句

各国竞相发展核子武器,一但发生战争,恐怕大家都难逃玉石俱焚的命运。

【玉石俱焚】 图片鉴赏

玉石俱焚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